吳隱之賣狗嫁女
吳隱之(?—414),字處默,東晉濮陽鄄城人,生于東晉后期。曾任中書侍郎、左衛將軍、廣州刺史等職,官至度支尚書,著名廉吏。
吳隱之幼年喪父,跟隨母親艱難度日,因此養成了勤儉樸素的習慣。做官后,他依然十分討厭奢侈浪費,始終保持著清廉、簡樸、勤勞的品質。他家平時吃得很簡單,經常只是一些米飯、青菜和干魚,從來不吃山珍海味,也不大宴賓客,全家人穿的也只是粗布衣衫。他一直不肯搬進朝廷給他準備的官府,多年來全家只住在幾間茅草房里,住處的帷帳擺設也均交到庫房。
吳隱之在廣州任職多年,離任返鄉的時候,小船上裝的仍是初來時的簡單行裝。當吳隱之查看船艙里擺放著的行李時,突然發現有一包東西是自己從未見過的,他拿出那包東西,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包沉香。他馬上沉下臉來,問妻子是不是收了別人的禮物,妻子連忙解釋說是自己買來準備帶走的。吳隱之沒有再聽妻子的解釋,推開妻子,不由分說地立即把沉香丟到水里。看著沉入水中的那包沉香,妻子留下了委屈的淚水,那個用自己積攢了好長時間的錢買的沉香就這樣頃刻間無影無蹤了。
后來吳隱之升任度支尚書、太常后,仍潔身自好,清儉不改,生活還是和平民百姓一樣。他每次拿到俸祿后,除了留夠用于買口糧的錢外,其余的都散發給別人。家人則以紡線換得的錢來度日,妻子不能用他的一分俸祿。每當隆冬時節讀書的時候,吳隱之常常是身披棉被看書。
吳隱之的女兒要出嫁了。當地的百姓都想,作為一個堂堂的朝廷官員,吳隱之一定會好好操辦一下。大喜之日這天,謝石將軍的管家受命前來賀喜。只見吳家冷冷清清的,一點兒都看不出來要辦喜事的樣子,管家正在那兒犯嘀咕,突然看到一個仆人從里面牽著一條狗走出來。管家問道:“今天可是你們家大喜的日子?你家小姐今天不是要出嫁嗎?怎么一點兒籌辦喜事的氣氛都沒有?”仆人皺著眉深深嘆了口氣說:“唉!別提了,我家主人太過于節儉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我們下人準備。我原以為這回主人該破費一下了,因為畢竟是他心愛的女兒要出嫁。可誰知主人竟對我說家里沒有錢給小姐辦嫁妝,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把這條狗賣掉,用賣狗的錢去置辦嫁妝。你說,一條狗能賣多少錢?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兒也比我家主人氣派啊!”管家感嘆道:“人人都說吳大人是少有的以節儉出名的清官,果真名不虛傳。”
兩晉時的官風十分腐敗。何曾父子日食萬錢,石崇與王愷比闊斗富都發生在那個時代。在那種環境和條件之下,吳隱之能夠清廉自守,確實難能可貴。看著周圍的官員聚斂無度,他毫不動心,守住清貧,尤其讓人敬佩。后來,朝廷決定派他去廣州做刺史,目的就是希望他到那里去樹立新的形象,改變過去嶺南歷任刺史皆貪污受賄中飽私囊的局面。
妙語點睛
一個人能否保持清廉儉樸,關鍵還在于自己,不能怪罪于環境和條件。真正的清廉儉樸之士,是不會因在不良的環境和條件下而改變自己的。
警世良言
以耕讀為本,以勤儉為德。
——明·施耐庵
上一篇:司馬光訓儉示康
下一篇:唐太宗克己戒奢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