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憤怒,在它控制你之前
趕快收斂你的憤怒,化戾氣為祥和,讓憤怒的火山在即將噴涌的那一刻熄滅,并轉化為一種平和的力量,這樣才能在生命里盛開寧靜的百合花。
也許有人會說,現代社會很多人都喜歡發怒,不只是我。為什么我們常常要發怒,而前人卻不像我們這樣?花幾分鐘時間,讓我們好好思考一下其中的原因。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坎門這樣說:“人們普遍有這樣一種感覺——世界正逐漸包圍他們,這么多的人幾乎把他們吞噬掉。我們感到無能為力。突然間,我們懷疑任何一個人都無法解決我們眾多的問題,于是我們生氣了。由于挫折失敗導致我們爆發怒氣。”
現在,憤怒成了現代人的一種通病。在我們的眼中到處充滿了忙碌和重復的事情,面對毫無變化的生存和工作環境,人難免煩躁,脾氣也隨著變壞。然而,一次、兩次的爆發后,如果你還不對它加以克制,那么演變下去,就會養成暴躁的習慣。我們并非生活在真空中,因而人生總會有阻力、有逆境,如果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如爆竹一樣炸裂,那么恐怕不僅僅會使身體受傷,還會毀了前程。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著名將領巴頓在去戰后醫院探訪時,發現一名士兵蹲在帳篷附近的一個箱子上,顯然他沒有受傷。巴頓問他為什么住院,士兵說:“我覺得受不了了。”醫生解釋說他得了急躁型中度精神病,這是第三次住院了。
巴頓聽罷大怒,多少天積累起來的火氣一下子發泄出來,他痛罵了那個士兵,用手套打士兵的臉,并大吼道:“我絕不允許這樣的膽小鬼躲藏在這里,他的行為已經損壞了我們的聲譽!”
第二次來,巴頓又見一名未受傷的士兵住在醫院里,頓時變臉,問:“什么病?”士兵哆嗦著答道:“我有精神病,能聽到炮彈飛過,但聽不到它爆炸(炸彈休克癥)。”
巴頓勃然大怒,罵道:“你是個膽小鬼!”接著便打他耳光:“你是集團軍的恥辱,你要馬上回去參加戰斗,但這太便宜你了,你應該被槍斃。”說著抽出手槍在他眼前晃動……
很快,巴頓的行為傳到了艾森豪威爾的耳中,他說:“看來巴頓已經達到頂峰了……”
狂躁易怒的性格,使本來很有前途的巴頓無法再進一步,面對有心理障礙的士兵,不是認真了解他們的情況,加以鼓勵,而是大打出手,完全失去了一個指揮官應有的風度和修養,破壞了自己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失去了攀上頂峰的機會。一個人的弱點總是在發脾氣的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它往往會成為崩潰的前兆。謀略和戰斗力也會在憤怒的情緒中消散,所以永遠保持客觀與冷靜的態度至關重要。
我們常會因為一些事情陷入憤怒之中,憤怒是人沒有控制的沖動,具有很大的破壞力,同時對人的健康也有很強的殺傷力。人在憤怒時,會失去正確的判斷力,理解力也會下降,容易做出一些無法挽回的錯事。對此,你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降低你的“憤怒商”。
1.容忍克制
俗話說:“壺小易熱,量小易怒。”動輒發脾氣、動肝火是胸襟狹窄、氣量狹小的表現。有一位心理學家給人這樣一個忠告:“氣量大一點吧,如果我們每件事情都要計較,就無法在這大千世界里生活下去。”要保持克制,就必須有很高的修養,有修養的人才是有克制力的人。一個胸懷坦蕩的人,是絕不會為一些區區小事而隨意發火的。即使遇到不順心的事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時,也能做到心平氣和地講道理,心態平和地解決矛盾和問題。
2.保持沉默
有一位智者曾經這樣說過:“沉默是最安全的防御戰略。”當意識到自己要發火時,最好的辦法是約束自己的舌頭,強迫自己不要講話,采取沉默的方式,這樣會有助于冷靜頭腦,讓沉默成為一種保持身心平衡、抑制精神亢奮的靈丹妙藥,這樣就能不借外力而能化解怒氣。
3.及時回避
面對生活中可能刺激我們生氣的人物和環境時,只要條件允許,不妨采取“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樣,眼不見,心不煩,火氣就消了一半。
4.自我提醒
快要發火時,只要自己還能自我控制,就要試著用意識駕馭自己的情感,警告自己:“我這時一定不能發火,否則會影響團結,把事情搞砸。”心中默念:“不要發火,息怒、息怒。”這樣堅持下去,就會收到一定的效果。
5.轉移注意力
一項心理學研究發現,在受到令人發火的刺激時,大腦會產生強烈的興奮灶,這時如果有意識地在大腦皮質里建立另外一個興奮灶,用它去取代、抵消或削弱引起發火的興奮灶,就會使火氣逐漸緩解和平息。例如,轉移話題、找些開心快樂的事情去做,聽讓自己愉快的音樂、戲曲,閱讀引人入勝的小說、詩歌,或出去走走,等等。
憤怒的情緒難以完全避免,但只要理智地對待它,學會掌握各種“制怒”的方法,憤怒傷身的事是可以減少的。趕快收斂你的憤怒,化戾氣為祥和,讓憤怒的火山在即將噴涌的那一刻熄滅,并轉化為一種平和的力量,這樣才能在生命里盛開寧靜的百合花。
上一篇:接受生活的雕琢,讓人生有所轉機
下一篇:無端的猜疑是對友誼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