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抱怨,也就沒有了痛苦
湖南衛視當紅主持人汪涵,曾經采訪過一個20歲上下的女詩人,鏡頭前的女詩人這樣說:“我的天分和靈感,都來自對父親的恨,在我三歲的時候,他就拋棄了我和媽媽。”說著,眼淚奪眶而出,現場觀眾也為之動容。
在許多人眼里,她的確不幸,三歲的時候就沒了父愛,幼小的心里種下怨恨,用一首首詩歌,書寫對父親的怨恨,書寫自己心靈的體驗,書寫自己人生的感悟。
事實上,不完美,原本就是最真實的人生。蕓蕓眾生里,年輕的女詩人不過是那個沒錢買鞋的光腳孩童,跟沒有腳的孩子相比,她的生活就是天堂。
她的痛苦為何如此沉重?她的哀怨為何如此幽深?她無情的父親固然可憎,然而,年輕的女詩人,一次次重復著自己的過往,一次次抱怨著曾經的傷害,將心頭的怨恨在歲月里累加,任自己的痛苦在成長中蔓延,這樣的人生態度,是她痛苦的真正根源,也是她人生的可悲之處。
過去的一切,好也罷,壞也好,都不可再得。即使上一秒發生的事,也一樣灰飛煙滅,不可改變,不復重來。為什么要被既有的事實牽著鼻子走呢?是習慣了抱怨,還是習慣了悲情?為什么我們要成為過去的奴隸,執著于怨恨,沉浸于痛苦呢?
佛經里有這樣一個故事:佛陀在世時,有位“阿阇世”王,為了奪取王位,他殘忍地殺害了自己的父親“頻婆娑羅”王。然而,“阿阇世”王弒父登基后,渾身發熱生瘡,痛苦難當。御醫想盡各種辦法,非但沒有緩解,反而愈加嚴重。最后,“阿阇世”王全身惡臭,無人敢靠近。有圣人告知“阿阇世”王,這是他弒父的果報,他必須前往佛陀處懺悔,才能求得解救,然而,“阿阇世”王擔心受到更大的懲罰,遲遲不愿前往。
“頻婆娑羅”王被兒子殺害后,因其生性虔誠,靈魂被佛陀收為弟子,幻化身心。他深知世人多被欲望蒙蔽,不僅不怨恨兒子,反而在兒子受到報應后,顯靈點化兒子。讓兒子知道,父親是佛陀的弟子,以佛陀的慈悲前來原諒他、救度他,佛陀很快就要涅盤,如果再不去懺悔,將永世不得解救。“阿阇世”王聞此便迅速趕往佛陀處懺悔,終于獲救,身體康復。
“頻婆娑羅”王的寬容與仁慈,著實令人感動。他雖然被親生兒子殺害,卻沒有怨恨。沒有怨恨,也就沒有了痛苦,他的寬容,升華了自己,也救度了兒子。
真正聰明的人不會抱怨,真正聰明的人不會把人生想得太完美,世上一切,本來就不是我們的。我們來的時候,雙手空空,無論得到多少,都是意外之喜。與其抱怨沒有得到,不如感謝現在已經擁有的。
早上上班時,左等右等公車都不來,你剛轉身到站牌后的報刊亭去買報紙,公交車就飛馳而來,你趕緊快步奔去,僅一步之遙,它卻已經開走!你忍不住抱怨:為什么司機不能再等幾秒?你沒看天氣預報,下班路上被大雨澆成了水鴨子,你禁不住抱怨:為什么偏偏下班的時候下雨?你去趕火車,路上堵車耽擱了時間,眼看要到開車的時間了,你忍不住抱怨:為什么總是堵車?諸如此類的小抱怨,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感到不快。
高考臨近,突生疾病,出了醫院就進考場,考場發揮失常,沒考上重點大學,禁不住抱怨時運不濟;大學畢業后,找不到工作,眼看同學順理成章走進了父母給安排的好單位,禁不住抱怨自己沒有一個好爸爸;終于遇到一個心愛的女孩,最終卻勞燕紛飛,忍不住抱怨人生無常,情深緣淺。諸如此類的抱怨,構成了我們的人生,讓我們感到痛苦。
所有的痛苦,都由這些大大小小的抱怨組成,它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累積起來,構成了我們眼里的無奈、不公、倒霉、悲慘甚至厄運。事實上,上帝真的不公平么?不,所謂的不公,只來自你的抱怨。上帝很忙,他也許連你是誰都不知道,更沒有時間和精力特意為你的人生制造障礙,為你的生活增添痛苦。
奧地利作曲家小約翰·施特勞斯和他的父親老約翰·施特勞斯的故事,與本節開頭的故事有些相似。
小施特勞斯6歲時,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賦,可他的父親老施特勞斯卻因此大為不安,生怕有朝一日兒子超越自己,所以禁止兒子學習音樂。后來,老施特勞斯拋妻棄子,和情婦住到一起。小施特勞斯的母親安娜,從微薄的家庭收入中省出錢,給小施特勞斯請了音樂教師。有一次,老施特勞斯偶爾回家,看到兒子在練習小提琴,竟用鞭子狠狠地抽了他一頓。
視兒子為威脅的老施特勞斯,不僅阻止孩子學音樂,還對小施特勞斯進入音樂界設置重重障礙。他警告維也納各大舞廳,誰敢邀請小施特勞斯演出,他就拒絕到誰家去演出!當時,老施特勞斯被稱為圓舞曲之王,在維也納音樂界無人可敵。誰也不敢得罪這位大師。被各大舞廳拒之門外的小施特勞斯,只好到城郊一家咖啡館的花園去舉行露天音樂會。老施特勞斯聽到這個消息,竟然宣布,在同一天晚上,他也將舉辦一場音樂會。盡管如此,小施特勞斯的音樂會還是觀眾云集,人們都想一睹大師之子的風采。老施特勞斯惱羞成怒,組織一些人去兒子的音樂會搗亂。可令老施特勞斯意想不到的是,觀眾們,包括他的老朋友們,都被小施特勞斯的音樂深深吸引!更令他想不到的是,在音樂會的最后,小斯特勞斯演奏了父親最負盛名的圓舞曲《萊茵河畔的迷人歌聲》,以表達對父親的敬意,請求跟父親和解。此情此景,令在場的觀眾熱淚盈眶,也令老施特勞斯羞愧不已。終于,所有的恩怨化成了美好,沒有抱怨,沒有嫉妒,甚至沒有一絲不滿。
倘若汪涵采訪的的那個女詩人,也能夠不再抱怨,不再仇恨,代之以感謝,感謝給自己生命的父親,感謝自己那段成就今天成功的經歷,那還有什么痛苦和悲情可言?愛恨皆由心生,沒有了抱怨,也就沒有了痛苦。維納斯因其斷臂而顯得魅力無窮,人生因不完美而美麗。不完美的人生,才可能造就輝煌。
上一篇:沒人能準確丈量你與成功的距離
下一篇:沒有什么比壓力更能讓你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