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陰影被看見,不意味著關系就會結束
你有沒有做過這樣的夢?
不知何故,突然赤身裸體地出現在某個地方,那一刻膽戰心驚,充滿了羞恥感,無論是否被人看見,都恨不得趕緊逃離,或是找個角落躲藏起來?
Susan有過這樣的夢境,不止一次。只是一直以來,她無法理解也羞于啟齒。直到那天,她無意間讀到武志紅老師的一番話,瞬間思緒決堤,腦海里像放映電影一般,把諸多零碎的片段拼接起來,故事是那么自然,毫無拼湊感和違和感。
原來,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夢境中的赤裸,與性的關系不大,它的本意是真實的自我。真正試圖躲藏和逃避的,不是赤裸的身體,而是潛意識里那個真實的自己,被壓抑得太久乃至已經無法辨認的自己。
Susan在第一次看到村上春樹寫的“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時,就感到莫名的心疼。現在想來,她應該是在這句話里,瞥見了住在身體里那個脆弱無助的小孩。
很多家庭在遭遇巨變后,原來的模式就會被打破,因為每個人都是帶著創傷的,都需要去療愈,用不同的方式,或錯或對,或平緩或激烈。大概就是從那時起,Susan開始不動聲色了,她不再說自己的心情和想法,把所有的感受都留給了黑夜;不袒露自己的恐懼和脆弱,假裝一切都不害怕;努力把一切事做到最好,讓家人感到放心和踏實;承受著難以背負的壓力,咬牙憋著眼淚卻只字不提。
然后呢?在很多年里,她就成了一個“樂觀堅強、獨立能干,做事麻利、說話很快,隱忍大度,不惜委屈自己”的姑娘。時間久了,她以為那就是她,但其實她已經忘了自己最初的樣子。外表的火熱、內心的孤獨,成了一對矛盾體,時刻在對同一個軀體進行著慘烈的撕扯。
我曾經一度在想:人為什么要藏起真實的自己?直到看了《心靈捕手》這部電影,方才有所領悟。
有著數學天賦、放蕩不羈的清潔工威爾,能夠在一個晚上就做出麻省理工學院數學教授蘭博兩年才解開的難題。教授不想威爾的天賦被浪費,很想幫他,卻遭到了拒絕。
威爾是一個內心分裂的男孩,教授為他找了五個心理醫生,都沒能走進他的內心。他用自己的辯才和智慧,羞辱嘲笑那些心理醫生。而他所有的做法都是在掩蓋一個事實,那就是怕被人看穿,怕不被接受。他是一個孤兒,在成長的過程中,遭受過養父母的多次拋棄。
后來,威爾遇到了心愛的女孩,盡管他內心很在乎對方,卻不愿意進一步交往,甚至一度想要結束,聲稱“現在她很完美,我不想破壞”,但其實他真正的心理是“我給她留下的印象還算完美,我不想破壞”。
對Susan來說,情況也是這樣:不開始就不會結束,就不會有被拒絕的可能,自然也就能夠“不被看見”。她害怕把真實的自己暴露出來,怕不被接受、不被愛。然而,當她選擇了回避和隱藏,也就等于選擇了把愛推開。
Susan和威爾一樣,有過相似的行為選擇,且都是在沒有覺知的情況下做出的這種選擇。他們都不愿意說出真實的想法,不愿意去談真實的感受,不想面對曾經發生的一切,害怕暴露了真實的自己,就會不被愛,被拋棄。他們總覺得要以一個“完美”的形象出現在人前,才能贏得喜歡和尊重。
其實,他們都錯了。真正不接受自己的人,不是外界的任何人,只有自己。正因為他們壓抑了真實的自己,才讓生活中的一切變成了自己不喜歡的模樣。
第一次會面做治療,威爾從桑恩的畫中,看穿了他的心思。桑恩沒有像其他心理咨詢師一樣放棄他,而是直接表達出自己的憤怒,甚至掐住威爾的脖子。這是桑恩與威爾的區別,他在感到憤怒的時候,會袒露自己真實的心聲,表達出自己的情緒。
威爾發現,當一個人敞開心扉,允許真實的自我“被看見”時,不一定意味著關系會結束。事實證明,桑恩的確擁有過一段非常美好的親密關系。影片中,桑恩最后一直對威爾重復著一句話:“不是你的錯。”無論威爾做出什么樣的反應,他都在不停地說這句話。直到最后,威爾抱著桑恩失聲痛哭。
那一刻,威爾真的與過去握手言和了,他也終于意識到了,那一段被拋棄的經歷只代表過去,那不是他的失敗,不是他的過錯,而他應該活出自己本來的樣子。
每個人都有生命中最艱難的時候,在那段日子,人們一定是經歷了人生的重大轉折,會失去很多,要結束很多。沒有一種人生像配鑰匙那般,能從同一個模子里出來,完全地被復制。只有在痛苦中覺知自我,才能真正地成長,與深陷已久的漩渦告別。
許久以后,Susan終于也明白了這一點。她告訴我,屬于內心的那一份“平靜”,藏在自我覺知與反省的路上。是的,我們只有勇敢地面對自己、接納自己,才能由內至外地充滿力量。這種力量是平和的、溫柔的、慈悲的,因為它飽含了對自己、對過往的包容與愛。
上一篇:幽默,讓人生充滿歡聲笑語
下一篇:很多事情都比預期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