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舍得就是會經營幸福
生活中很多人總說要調整心態,但調整心態最重要的不是不要嫉妒,不要吝嗇,而是舍得意識應常樹立于心。
很多人常常忽略自己擁有的幸福,時常在羨慕、嫉妒、恨中讓內心飽受煎熬;或者因為一時的失去而痛苦不堪,總之,總認為自己不那么幸福。
其實,幸福之道在于會舍得。
人只要樹立了舍得意識的心態,就會發現自己的幸福并不比別人少。
首先,幸福并不遙遠,每天日出日落的更替中,幸福隨時都會環繞在你的身邊。清晨出門,父母關愛的叮嚀是幸福;夜晚歸家,家人做好了可口的飯菜是幸福;與愛人漫步,暢敘著心中的情感是幸福。可這些幸福感受讓很多人常常忽略。人們更多拼的是房子大不大,錢多不多,地位比別人高不高。
其次幸福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存在于我們的身邊,它是一種生命的感受,一種人生的體驗。因此,調整好心態你就會發現,幸福不是去期盼我們沒有的東西或者是在大喜大悲中飽受煎熬,而是盡情享受現在“擁有”的點滴喜悅。
再次,追求幸福首先要調整好心態。人只要擁有一份舍得的心態,即使生活平淡如水,也未必不是一種幸福。舍得能讓人產生純潔和快樂的思想,會使人的人生純凈而透明。所以說幸福之道在于樹立舍得意識,幸福的人不管生活展現給他什么樣的面貌都會及時正確對待得與失,即使是遭遇困難、身處逆境之時,也能保持平靜、樂觀的心態。
有個朋友出差途中不慎將包丟了,錢包、高檔相機和他多年來利用業余時間花費了大量心血整理的一些珍貴資料也都丟失了。他曾經失落了一段時間,可沒過多久大家又看見他燦爛的笑容了。有時別人替他惋惜,他反倒哈哈大笑起來:“沒什么大不了的,不能因為這點小事影響了我的好心情,留得青山在,何愁沒柴燒?畢竟我還平安回來了,還多了一份教訓可以銘記終生。”
大家佩服他的豁達,是啊,東西反正已經丟了,急、氣、怨都是無濟于事的。人生之路總要經歷得與失,關鍵看人如何對待。
一個人幸福與否,心態至關重要,人要善于做幸福的“騎師”。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事,只要積極樂觀,就一定會是幸福的。人世間會經歷快樂,同時也會經歷痛苦和煩惱,如果我們總處在不快樂當中,不知如何跳出困境,就會不斷地陷入痛苦和煩惱之中,永遠與幸福無緣。因此,只要你該放下的就放下,不快樂自然就無從生起。
一只小蝸牛問媽媽:“為什么我們從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媽媽看著孩子的眼睛,說道:“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迷惑地問:“毛毛蟲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么它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媽媽說:“因為毛毛蟲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它啊。”
小蝸牛又問:“可是蚯蚓也沒骨頭也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它為什么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媽媽說:“因為蚯蚓弟弟會鉆土,大地會保護它啊。”
小蝸牛流眼淚了:“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我們怎么辦呢?”媽媽安慰它說:“所以我們有殼啊!”
蝸牛的“殼”對我們來說就是好心態,它能保護我們遠離不快樂,讓我們不浮躁、不動搖地“飛得又高飛得又穩”;能讓我們不斷地自我鼓勵,使我們的心靈永遠有一種正能量的力量。所以,無論你的先天條件是否優于別人,要學會用好心態的“殼”保護自己的心靈。
有人出了個題目給兩位畫家,題目是《安靜》,要他們各畫一張表達同一內容的畫。
一人畫了一個湖,湖面平靜,好像一面鏡子。另外還畫了些遠山和湖邊的花草,連水面上的倒影,也畫得清清楚楚。
另一個人則畫了一個飛流直瀉的瀑布,旁邊有一棵小樹,樹上有一棵小枝,枝上有一個鳥巢,巢里有一只小鳥,但那只小鳥正在窩里睡覺。
兩幅畫哪個技高一籌不言而喻,第二個畫家是真正能了解安靜的境界的。而前面一個畫家所畫的湖面,不過是一潭死水罷了。
人們追求幸福也是一樣的,不能只追求表面上激流勇進般的幸福,而要做一個在瀑布聲中能高臥酣睡的小鳥,去用心感受幸福,幸福的人會讓自己處在勝利中不驕傲自滿,失敗時也不灰心痛苦。幸福的人追求的是一種幸福的更高境界,即像第二個畫家所描繪的安靜的境界一樣。
人只要有好的心態,追求幸福的過程其實也是感受幸福的過程。美味的食物、真誠的友誼、溫煦的陽光、歡愉的微笑……幸福和樂趣其實就潛藏在這些微小的事物中。生活的快樂是真實的,幸福也是人們內心自發的感受。所以,當你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你會覺得整個世界都充滿了陽光,記住,不管你的際遇是好是壞,事業是否順利,快樂不是節日的點綴,而是每天的陽光,是你贈送給自己的禮物,它可以伴隨我們每一天。
樹立舍得意識,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我們可以生活得更美好,感覺得更愉快,身體也會變得更健康,甚至感覺每天都在天堂里生活,還等什么,現在就行動吧!
上一篇:人的心量有多大
下一篇:你真的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