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越多越好
人只一念之貪私,便銷剛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污,壞了一生人品。
——洪應明
貪心好比一個套結,把人的心越套越緊,結果把理智閉塞了。
——巴爾扎克
每個人的心里都隱藏著很多欲望,適當的欲望固然是吸引我們前進和努力的動力,可是當這種欲望超過了限度,有時就會模糊我們的視線,使我們陷入一個無法自拔的泥潭,最終失去更多。
據說上帝造物時,蜈蚣本來是沒有腳的,它像蛇那樣行走,而且動作非常迅速。
有一天,蜈蚣見到了羚羊,羚羊在大地上飛奔,那速度快得像風一樣,把獅子也遠遠地甩在了后面,蜈蚣見了非常羨慕,心里想:“羚羊有四只腳,跑起來當然快了,我要是有腳一定能跑得更快。”
于是蜈蚣日夜向上帝祈禱,請求上帝改變自己的創造,賜給自己比其他動物更多的腳。上帝終于答應了蜈蚣的請求,他在蜈蚣面前放了很多對腳,讓蜈蚣自己挑選它們。
蜈蚣見了欣喜若狂,它拿起這些腳安在自己身上,安了四個后,覺得還剩下那么多腳不用太可惜了,而且自己的身上顯然還有很多地方可以長腳,它相信腳越多就會跑得越快。于是就不停地往自己身上安腳,最后直到它的身上再沒有一點空間可以放腳了,它才不得不停了下來,告訴上帝它完成了。
上帝離開后,蜈蚣看著自己滿身的腳,心里得意極了,想道:我現在有這么多腳,跑起來一定快極了,一定能像射出的箭一樣嗖的一下就不見了!
可是當蜈蚣真的開始跑時,才發現這些腳很難使用,因為太多了,它甚至根本控制不了它們,走路的時候有的快、有的慢,腳們互相踩踏纏絆,根本無法前進。蜈蚣只好使出全身力氣,全神貫注地指揮這些腳按照順序和步驟有秩序地前進,終于,這些腳能夠順利地往前走了,可是蜈蚣因此筋疲力盡,跑得卻比以前更慢了。
人們總會嘲笑蜈蚣,因為它太貪心了,想要得到那么多自己其實并不需要的東西,結果到頭來,卻連自己以前擁有的也失去了。這是否也是我們人類的縮影?
湯姆的祖父祖母在山腳下有一棟別墅,祖父愛好打獵,每年狩獵季節他都會帶槍進山而且收獲頗豐。湯姆當然十分羨慕,并且希望可以帶槍和祖父一起進山,但是他自己也知道,年紀太小的他,甚至都沒有祖父的獵槍高。看到湯姆滿臉失望的表情,祖父說其實優秀的獵人即使沒有獵槍也可以打到獵物。
他們一起進入森林,在一處灌木叢里,祖父拿出一個偽裝很好的木箱子和一根細細的長繩,然后找來一根小木棍,把繩子系在一端,木棍支起了木箱,然后在包里一把一把地抓出谷物,一路從木箱下面撒到外面。他們則躲在一棵大樹的后面,拉著繩子,注視著木箱。看到這個方法如此簡單,據祖父說非常有效,湯姆高興至極。祖父在布置好之后便進山去了,湯姆坐在樹后靜等獵物的到來。
大約一個多小時后,11只警惕的野雞東張西望地鉆出灌木叢,在箱子四周的空地上向四處張望,看到周圍沒什么異常,開始嘰嘰咕咕地吃起地上的谷物來。湯姆激動得呼吸急促起來,眼看著有7只進入了箱子范圍內啄食,湯姆攥緊了繩子,但是看看周圍的其他野雞,它們看起來更加肥大。等等吧,它們肯定會進去的,到時候一網打盡。湯姆開始得意起來,對于一個新手來說,這絕對是令人驚嘆的收獲。但是事與愿違,外面的野雞仍然在外面,然而在里面的居然有4只踱了出來,湯姆的心像被揪了一下,但是看看箱子下還有谷物,相信它們肯定還會進去。湯姆不能接受到手的7只變成了3只,等等吧。然而還是有兩只又走了出去,因為頭頂的箱子使它們不安了。一只?湯姆不能只獲得一只,看看谷物還有,以為它們肯定還會再進去的。湯姆在這樣的思想斗爭中掙扎了許久,一直到最后一只也出去了湯姆還是沒有拉繩子。終于,一只樹上的烏鴉突然飛走,驚嚇了所有的野雞,它們鉆進了樹叢,機警的野雞們再也沒有出來,到晚飯時間了,湯姆沮喪地空手而歸。
但是湯姆還是有收獲的,人總是貪心不足,機會到來時貪念會使得原本可以得到的也將失去,因為機會不會等待他們。
主人公雖然因為自己的貪心而失去了全部的野雞,可是他終于學到了一個道理,相信這個道理會讓他以后不再犯類似的錯誤。我們也能從這個故事中學會適可而止,學會在恰當的時候拉下手里的繩子。
心靈感悟
人們總在追求,得到了這個還想要那個,欲望無窮無盡,可是到頭來甚至沒有一個是真正屬于自己的,如果你的追求不能帶給你滿足,不能讓你的生命燦爛起來,那么這追求的意義在哪里呢?善待自己和生命,學會讓自己快樂才是最重要的,至于那些五彩斑斕的東西,并不是越多越好。
上一篇:小溪能匯成大河
下一篇:幸福是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