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絆腳石
幸福像首樂曲,有高低起伏才更美。
無論我們讀過多少書,經歷過多少事情,最終要面對的還是自己的生活,面對自己內心陰暗面和性格的缺陷。
朋友遇到心結第一時間找到我,細說事情來龍去脈,并抒發自己的痛苦和委屈。陪著她,看她享受受害者的狀態。因為做受害者太舒服了,責任都是別人的,都是外界辜負了自己。
生活中扮演受害者的人很多,于是有那么多的抱怨和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控訴。是別人把自己推到受害者的深淵嗎?
人們很在意自己的感覺,并以為那是最真實的、最可靠、最正確的,并以自我為中心對周圍一切進行評判。很多人的口頭語是“我覺得”、“我應該”。不知不覺進入到受害者角色,陷入自己的思維定勢和認知怪圈。
在婆媳關系相處中,媳婦常常覺得自己是受害者,特別是同樣經歷的人會在一起聲討婆婆對自己生活橫加干涉的負面影響,她們從來不曾細想過婆婆為家庭做出的貢獻,認為那是“應該的”。揣著受害者心態,婆媳關系自然不理想,接著就會影響夫妻關系、親子關系,產生連鎖反應。
受害者常想的是:為什么別人有,而我沒有。于是認為別人有的是本該自己得到的,于是心里不爽。他們不經意間就拿自己的配偶、孩子與人比較,不平衡感立即涌現。
受害者,覺得自己是被辜負的、被誤解的、被委屈的、被傷害的。其實,受害者和加害者都活在同一個劇本里。
只有學會觀察,才會發現事件背后隱藏著更大的智慧,更多的愛。
生命中發生的一切都帶著美意而來,我們不是得到,就是學到。反省是必修的課程。
當我們抱怨生活時,就與豐富斷了鏈接。調整好自己的內在,回到欣賞的狀態,則會輕松富足。
造成我們痛苦的,并非他人或問題本身,而是我們自己不放過自己,堅守局限思維中。
讓我們一起做轉念作業,拜倫?凱蒂告訴大家四句話就可以過自在的生活。這四句話是:
這是真的嗎?
你能百分百肯定是真的嗎?
當你持有這個想法時,你會如何反應呢?
沒有這個,你會是怎樣的人呢?
接下來,再反向思考。
重要的事,要反復問自己。是作業,就要動筆寫下來。
這個方法很簡單,確實有用。
拜倫?凱蒂說:了解轉念作業唯一的方法,就是直接體驗一下。
上一篇:幸福的父母造就幸福的孩子
下一篇:幸福蛻變,從語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