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話決定你的幸福指數
“我什么都做到了,就是不會說好聽的。”生活中有的人確實不會說話,溫暖的話語會讓人舒適,人是感性的動物,沒有什么比當下的感覺更重要。漂漂亮亮贊美和鼓勵是人際交往最有用的兩把刷子。
用言語諷刺打擊他人,是世間殘忍的傷害。幸福的人,心里是明亮的,不會說出傷人的話。心里若沒有光明,看到的都是黑暗,說出來的話就帶有陰霾之氣。
清晨起來對著鏡子說:“呀,怎么有黑眼圈啊,斑點越來越重了。”當天的心情一定不會好到哪里去。
如果對著鏡中人說:“你真的很可愛,今天一定會有好事情發生。”美好一天的已經開始。
語言就是有這樣的魔力,贊美和鼓勵,會吸引來一切美好到身邊。如果抱怨擔心,越怕什么,就會發生什么。
說負面語言的人常常不自知,說出來的話會拉低其他人的能量。
幸福教練是最會鼓勵他人的,給人信心和力量是最好的禮物。我有一次體驗,因手指受傷纏滿膠帶,一人看見說:“哎呀,好嚇人啊。”我無語,也沒什么與對方可交流的。而我在購藥時,店員看到我的手說:“您是教彈鋼琴的老師吧!”我微笑著搖頭,心里暖暖的。
同樣一件事,話說的不同,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
不經意的一句話,給自己給他人都會帶來不一樣的能量。它能喚起人內在的美好,也能無形中拉開你與對方的距離。
“不到世界末日,上帝都不會評判世人。”對他人品頭論足,是最消耗能量的行為。學會自我克制是必備的修養。提升幸福度,從改變語言開始。給大家幾個小建議,也許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盡量不說“應該”。經常有人說:“我本應該如何如何……”不妨換個角度想想為什么你應該,別人不應該。如果你認定自己太多的“應該”,反而把自己困住了。你本應該加薪,應該有大房子,應該有最知心的伴侶,最可愛的孩子,最有效的上升渠道。當目標沒有達成,一點小小的失去,都會覺得被傷害被虧欠被剝奪,那還有什么快樂可言呢?
盡量不說“但是”,非說不可時試著用“同時”或“如果……就更好了”替換。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某人對你說了一大堆這好那好,但你預感到對方要說“但是”時,會覺得前面說的都是廢話,“但是”后面才是對方真心想表達的。這樣的說話方式在人際溝通時,極易產生抵觸情緒,效果并不如愿。
贊美他人時,不說“你真棒,”而說“你是怎么做到的”。鼓勵他人說“你真棒”時,一定緊跟在具體的事件之后,否則這句“你真棒”就太籠統了,就如說一個人是“好人”一般,對方并不能感受到確切的認同。試著說“你是怎么做到的?”對方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少說“你”“我”,多說“我們”。“你”“我”打開距離,“我們”讓彼此融合,成為一體。有的人說話特別強調“我”,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語言模式無形間打開了自己與他人,特別是團隊的距離,無形中把自己孤立起來。而“我們”會帶來更多的力量和支持,比如:“你必須把這件事情解決好。”與“我們一定要把這件事做好。”讓當事人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感覺會影響情緒,情緒影響結果,如果我們留意自己的語言,生活會更輕松和諧。
每天說什么,決定你一天的福禍悲喜。
在此,推薦拜倫?凱蒂與史蒂芬?米切爾所著的《一念之轉:四句話改變你的人生》,語言改變背后是慣性思維模式的改變。
上一篇:好好活著,幸福的底線
下一篇:學習成就了現在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