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那顆浮躁的心靜下來
上下班高峰期的路上,常常會看到堵車的情景。司機中不乏許多急性子,眼看車隊大排長龍,喇叭聲也時常是此起彼伏,仿佛昭示著主人的浮躁與不耐。想來有些好笑,擁堵的道路已是水泄不通,按響那刺耳的喇叭又能解決什么問題?不過再平添幾分懊惱和煩躁罷了。
作家賈平凹在小說《浮躁》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在我們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力量使我們茫然不安,讓我們無法寧靜,這種力量叫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氣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最大的敵人。從某種意義上講,浮躁不僅是人生最大的敵人,而且還是各種心理疾病的根源,它的表現形式呈現多樣性,已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這樣說,我們的一生是同浮躁斗爭的一生。”
這不正是許多現代人的寫照嗎!在這飛速前行的時代里,我們變得越來越急躁,越來越功利,追求著表面的浮華,追趕著片面數字的增長,渴望著不勞而獲的好運……卻忘了,人生想要獲得真正的成功,所需的是一份耐心、一份守候和一份堅持。
有一位作家在成名前十分潦倒,寄居在一個大雜院里,心中一直有懷才不遇的郁悶之氣。每到傍晚他總是會聽到從隔壁澡堂傳來的洗澡聲及小孩子的喧鬧聲。一聽到這些聲音,他就感到十分焦躁與無奈。有時候,不知從什么地方還會飄來一股香香的烤魚味,引誘著他那饑腸轆轆的肚子。這讓他總是感到不安,因為囊中羞澀,他總是有一頓沒一頓的。
有一天,在煩悶之余,透過窗子,他忽然看到隔壁有個簡樸的小花臺,花臺上種有幾盆鮮花,綠意盎然地并排在水泥磚塊上,其中有玫瑰、杜鵑等等。
這時,他又看到花臺旁有一位衣著整齊的老人,正在那里澆花。以后每到傍晚,他都會看到這位老人快樂地澆花。有一天,這位憤世嫉俗的作家正發呆地望著那些花草時,那位老人突然停下來對他說:“從這地方正可以遠眺呢!很不錯吧!”
這時,鄰家又進來一大堆的孩子,老人親切地招呼著這些小孩,臉上露出喜悅的微笑。
突然之間,這作家好像領悟了一切。孩子的嬉笑聲不再令他感到厭煩,鄰居的洗澡聲、嘈雜熱鬧的音樂也不再引起他的憤怒了,甚至連隔壁惱人的油煙味也會令他想起“母親的味道”。
世界上一切東西都有美好和丑惡兩面,重要的是你以怎樣的心情,怎樣的眼光去看待它。孩子的嬉鬧可能是打擾人的噪音,但也可能傳遞快樂與喜悅,這正如人生的挫折,可能是令人痛苦的磨難,也可以成為打磨你能力的利器。人生中的喜樂哀愁往往都不是絕對的,主要看你站在哪個角度,以哪種心情去看待。
越是身處困境,我們就越是需要去除浮躁。以冷靜的頭腦,平和的態度去面對,這樣才能因時利勢,運用環境的力量,運用時代的力量,運用知識的力量來為生活創造全新的面貌。
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有一男一女兩名畢業生到《紐約時報》社應聘做記者。男生為人樸實、勤奮、踏實肯干,平時在報社里,他每天主動打水掃地,接電話,分發報紙,很多瑣碎的活兒都搶著干,所以口碑極好,頗得人心。在工作上,他雖然做不到妙筆生花,但他堅信勤能補拙,不論大小新聞,路途遠近,都跟著正式記者們風里來雨里去,忙前忙后從無怨言,漸漸地也寫出了幾篇不錯的作品。
那位女學生則完全相反,她是一個千萬富翁的獨生女兒,從小就表現突出,才華不凡,在各類比賽中獲獎無數,自視甚高的她到了這家報社后,自然表現出目空一切的架勢。每日仰著臉走路,采訪體育新聞嫌鬧騰,采訪娛樂信息嫌俗氣,家常瑣事又懶得理,所以也難有什么題材對她的胃口。辦公室里的活兒就更不用說了。
三個月的試用期轉眼就過去了,那位男生留下發展,那個女生卻只能拎包走人。那位女生臨走時始終也弄不明白,堂堂《紐約時報》社怎么放著才華橫溢的她不要,偏生留下了一個“土包子”?
其實,若這位女生能去除自己身上的浮躁之氣,冷靜下來想想,或許就能解答心中的困惑了。與那位被她稱為“土包子”的男生相比,她除了有輝煌的過去之外,還有什么可供炫耀的資本呢?任何一家企業任用員工,看重的都是他工作的態度、實際的工作能力以及他為企業創造的業績。如果這個員工根本不能認真對待工作,即便他有通天的能力,又有什么用處呢?
工作如此,生活同樣如此。過去的你多么快樂或痛苦,對于此刻而言根本沒有任何意義。你曾是天之驕子,也許曾低入塵埃,這都不能決定你的人生狀態,你過得是否幸福,只看你此時此刻的體會,與過去、未來都是毫無關系的。
別讓過去成為今天的枷鎖,別讓浮躁趕走心靈的平靜。當我們能夠跳脫出世俗的紛擾,戰勝精神的困苦時,不論身處何種境地,都能讓靈魂置于幸福之地。讓那顆浮躁的心靜下來吧,當擁堵的馬路上不再有喇叭的喧囂時,哪怕堵車的時光相信也能品出片刻的安然。
上一篇:要相信你站的隊伍是最快的
下一篇:貪心是阻擋幸福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