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字由“言”字旁加“成”字組成。意思是一個人說出的話,答應的事一定要完成;“信”字由“單立人”加“言”字組成,意思是一個人只有說話算數才能在社會上立得住腳。“誠信”就是忠誠老實、實事求是,就是說話算話、說到做到。
孔子說:“無誠則無德,無誠則事難成。”曾子是孔子的學生,牢記孔子的教導,處處踐行誠信原則。有一次,曾子與夫人準備去趕集,孩子非要跟他們一塊兒去,不讓去就又哭又鬧。曾夫人對孩子說:“好孩子,聽話,等我和你爹趕集回來殺豬給你做肉吃。”孩子一聽就不哭了。曾子和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后,曾子便捉豬要殺。妻子阻止說:“豬還小,不到殺的時候。我只不過哄哄孩子,你怎么當真起來了呢?”曾子說:“孩子是不可以哄騙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于是,曾子果斷地把豬殺了。曾子深深懂得,誠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孩子如果從小喪失誠信,一輩子都不會幸福。
《郁離子》是明朝開國功臣、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劉伯溫的傳世之作。書中記載了一個類似于“狼來了”的故事。說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等到被救上岸后,商人卻翻臉不認賬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魚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10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后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漁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故事告訴我們,誠信比黃金還重要。
誠信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之一。對于個人而言,誠信是人內心升起的太陽,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溫暖別人;對于企業而言,誠信是賴以生存的根本;對于國家而言,誠信是經濟健康發展,民族自立自強的基礎。然而,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誠信缺失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假文憑、假證件、假發票、考試作弊、虛假廣告、假球黑哨比比皆是;惡意逃廢銀行債務、惡意拖欠合作伙伴貨款、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偷逃稅款、合同欺詐、騙取保險、財務信息嚴重失真屢見不鮮;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質,制假售假、污染環境的惡性事件層出不窮;一些官員弄虛作假、欺上瞞下、不講真話、不守承諾、暗箱操作屢禁不絕。社會誠信缺失已經成為蠶食我國人民幸福成果的一大公害。
社會誠信缺失有多方面的危害。首先,誠信缺失嚴重影響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也是信用經濟,法制和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兩大基石。在市場經濟環境中,隨著生產規模、市場范圍、交往層次和交換頻率的迅速擴大與增加,信用作為一切交易活動的基礎,客觀上要求大家必須共同遵守。而誠信的缺失,一方面造成交易主體不被對方信任,限制交易主體自身發展,另一方面為防范交易風險,從而避免被迫增加交易成本,經濟活動萎縮、經營效率低下甚至破產,最重要的是造成了社會信用鏈條的中斷和損害,破壞了市場機制和市場經濟規則。其次,誠信的缺失嚴重影響社會穩定。假冒偽劣、坑蒙拐騙,造成無數個人身心傷害,無數家庭家破人亡,大量企業舉步維艱。誠信缺失使得經濟秩序遭到嚴重破壞,廣大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得不到保證,一些人靠騙人暴富,加劇了社會財富分配不公,導致人民群眾對政府產生不滿。再次,誠信缺失敗壞社會風氣。社會誠信缺失造成人與人之間互不信任,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變得更加困難,對他人的同情、關心和幫助也變得更加不易。更為嚴重的是,如果失信行為得不到有效制止,就會使許多誠實守信的人的利益受到損害,認為“老實人吃虧”的思想占了主導,整個社會的道德風險加大,道德水平下降。最后,誠信缺失嚴重影響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也嚴重損害國家聲譽。由于我國一些企業和個人制假販假,使一些國家的企業和消費者對我國商品心存疑慮,予以抵制,也極大地損害了中國的國際形象。有識之士認為,從長遠看,中國最缺乏的不是資金、技術和人才,而是信用。
在世界幸福國家排行榜上,丹麥位居前列。除了經濟發展水平、社會保障、社會公平等方面的原因外,丹麥人普遍講誠信是幸福的主要原因之一。丹麥人講誠信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與人之間不說謊、不欺詐。在商店購物,一周之內憑發票可以任意退換商品,無須任何理由。因為商店完全信任顧客,他們既然拿來退換,一定是商品存在瑕疵,商店從來不會懷疑顧客會有損人利己的動機。顧客也不會懷疑商店會出售假冒偽劣商品或過期食品。超市出售的綠色食品一定是不使用化肥農藥、完全按照綠色食品的技術規范生產加工出來的。農場和商場說到做到,從不欺騙消費者。所以,丹麥人的食品很安全。相應的,丹麥人的身體就比較健康,壽命也比較長。這一點,我們應該虛心向丹麥人學習。
值得欣慰的是,近些年來,誠信建設受到高度重視,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把誠信經營作為謀求企業長遠發展的根本大計。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他對店主說:“在我的賬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后,有你一份好處。”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我也不會做,靠弄虛作假賺來的錢我心里不踏實。”顧客氣急敗壞地嚷道:“誰都會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并滿懷敬佩地握住店主的手說:“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里去談這筆生意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做事以誠信為本,對得起良心,就活得心底坦然、心靈安逸,這本身就是一種幸福,而且是能夠帶來更大幸福的幸福。
上一篇:禮儀是幸福的保障
下一篇:基督教中的幸福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