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一直踩著前人制訂好的路線在走
從本質而言,人一出生就具有獨立性和依賴性的雙重個性,如果讓依賴性占了主導地位,就容易重復一種因循守舊的生活模式:他們只看同一類的雜志或電影;從不改變自己的服裝樣式;拒絕聽取不同的意見;總是躲在同一群朋友中間;見到陌生人就舉止失措;勉強維持不美滿的婚姻;死死守住自己牢騷滿腹的工作。他們不是沒有改變的能力,而是沒有改變的意識。
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歷來只和敢于正視現實、迎接挑戰、戰勝危機的人結伴同行。如果一個人不想斷送自己的一生,那么就應該有所作為、有所突破,在征服困難的同時證實自己。
我國偉大的地理學家徐霞客,就是一位敢于拓荒的勇者。徐霞客的一生,大部分是在旅途中度過的,他先后游歷了大半個中國,足跡遍布華東、華北、西南16個省。徐霞客富于探索精神,他“聞奇必探,見險必截”,歷經了無數艱難險阻。他在游嵩山時,向當地人打聽下山的道路,人家告訴他,下山的路有兩條:一條是平坦的大路,另一條是險峻的小道。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在少有人行的地方,領略了雄奇瑰麗的景色。事后他感慨地說:“人家說嵩山沒有什么可游的,正是沒有看到險峻的地方。”徐霞客的收獲,就是在攀登中獲得樂趣,在探索中尋覓真知。他撰寫的《徐霞客游記》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統研究巖溶地貌的科學著作,人們評價這部游記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沿著千萬人走過的路行走,永遠不會留下自己的腳印。只有行走在無人涉足的艱難境地,生命才會留下深深的印痕。要想以最快的時間達到自己的愿望,就需要一種獨辟蹊徑的精神。如果只是踩著前人制訂好的路線,跟在別人背后,慢慢地前行,是絕不可能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的。
生活中總有些人多年來只是踱步在傳統而保守的道路上,盡管他們年輕時都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卻因為因循守舊而與眾多機會失之交臂,最終,平平凡凡,一事無成。世上的路并不是走的人越多就越平坦越順利,沿著別人的腳印走,不僅走不出新意,而且隨時有被淘汰出局的可能。
劉曉是做建材行業的,他和他的上司馮總是多年的上下級。當年馮總擔任部門經理時,劉曉就是他的得力助手,現在馮總成了公司的副總,劉曉也已經成為部門經理。
馮總是學者型商人,既有很好的經濟頭腦,又擁有多項技術專利,劉曉一向很欽佩他,他對劉曉也是大力提攜。劉曉的工作能力很不錯,執行力更是不打折扣,馮總交給他的任務,他也一直做得很好。
有一次馮總到國外出差,劉曉這里卻出了一點小小的意外。有一家和他們公司長期合作的建筑企業,對他們的一種新型涂料很感興趣,但在價格上卻要求再降5個百分點。有生意劉曉很高興,但對于價格問題卻不敢擅自做主。雖然馮總走的時候也交代過,一般的小問題劉曉可以根據實際狀況自己做決定,但劉曉還是想先請示馮總后再做決定。一時間馮總又聯系不上,對方的業務員表示工期不等人,如果這邊定不下來就找別的公司談了。這筆生意就這樣黃了。
過了幾天馮總回國,劉曉向馮總匯報了這件事,馮總聽完后搖了搖頭,教導他說:“我們這種涂料是新研制出來的,現在正是推廣期,對方在業內是很有影響力的企業,它們有意向那是好事啊,市場能打開的話,價格問題是好談的。這個判斷力你應該有的吧,你這個經理完全可以不請示我,自己拍板。”
看著劉曉還是有些想不通的樣子,馮總又說:“我們做企業,有些事情是沒有定規的,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就目前來說在公司里你是好職員,做事兢兢業業、不打折扣,可你是否想過,有一天讓你帶隊的時候,后面的人都等著你引路,你又能依靠誰來指明方向呢?”
劉曉聽了一驚,是啊,自己在工作上一直靠馮總引領,這些年習慣成自然,從來沒有意識到里面的問題,要想獨當一面,還差著一層火候啊!
勤勤懇懇、埋頭苦干的敬業精神很值得提倡,但必須注意效率,注意工作方法。有很多人表面上工作認真、兢兢業業,但忙忙碌碌一輩子也沒干出多少成績,這和他缺乏必要的開拓精神和創新精神有直接的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說,創新不僅僅代表著一個新方法或一種新產品,人是創新的根源,也就是說有培養創新的個性,然后才有創新的成果。
有人形象地將商場比作戰場,商業活動就是商戰。既是戰場,那么形勢肯定瞬息萬變,誰也不能準確地預測下一步將要發生什么。所以最終的勝利,應該屬于那些善于擺脫依賴性,努力實現自己獨立性的人。
上一篇:你不靜下心來,就活不明白
下一篇:其實每一片烏云都鑲著金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