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并利用好自己的話語權
與人交流是生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從我們每天醒來,大部分的時間都要花在交流上。人際交往不是簡單地結交幾個朋友,而是隨時隨地都在與各種各樣的人交流。我們曾花費多年的時間學習讀和寫,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和技能,然而我們又花費多少心思用于學習聽和說,學習怎樣與別人交流呢?
哈佛教授經常教育學生:“不要讓你的舌頭超出你的思想。”這是希臘哲學家喀隆的一句名言,其實是想告訴人們,沒有思考成熟就不要開口說話。社交場合上人們經常急于表達和表現自己,把還未醞釀成熟的思想過早地說出口,結果錯誤百出、貽笑大方,甚至得罪別人,從而影響了情感的進一步交流。相反,行為上暫時的靜止,并不代表思考的停滯,沉默也是一種內在的冷靜處理和認真思考過程。不隨便說話并不代表你一無所知,反而能表現出你的成熟和內斂。
威廉·麥金萊是美國第25任總統。他18歲從軍,并逐漸以突出的表現獲得少校軍銜。退伍后,他當過律師、檢察官、眾議員和州長。1897年,麥金萊當選為美國總統。
麥金萊執政后,決心大力發展美國經濟,他先是采取了提高關稅和穩定貨幣的政策,之后又換了新的稅務部長。如此“新官上任三把火”,引起了許多政敵的反對。他們私下里聲討總統的所作所為,還推舉了幾位代表前往總統府與麥金萊理論。在這幾位代表中,有位身材矮小的國會議員,此人之所以被選中,就是因為他脾氣大、嗓門高,極有可能在聲勢上震懾住總統,使其改變政令。
剛一見到總統,這位脾氣大、嗓門高的代表便發揮出他的優勢,沖著麥金萊總統劈頭蓋臉就是一通斥責。麥金萊幾次想開口說出自己的道理,卻發現這位小個子代表越罵越兇,聲嘶力竭。于是他干脆深吸一口氣,閉上了嘴。
只見麥金萊的眉頭由緊皺漸漸舒展,嘴角還微微露出了笑容。小個子代表吵嚷了半天,也許是因為口干舌燥,聲音也漸漸小了。看著總統耐心地聽他發脾氣,還時不時點點頭,他也不好意思繼續叫囂下去了。麥金萊見他不說話了,感覺他的怒氣已經消散,便試探性地問道:“您說完了嗎?”對方看看他,然后點了點頭。
麥金萊接著說道:“正常來說,你沒有資格在我的辦公室里沖著我發脾氣,不過我還是愿意把我的道理解釋給你聽。”聽完總統的解釋,在場的幾位代表面面相覷,那位發脾氣的代表更是羞愧難當。麥金萊沒有責怪他,反而對他說:“其實也不能怪你,任何不明真相的人都會像你一樣憤怒。”
這幾位代表被總統表現出的品質深深折服,以至于回去向盟友匯報情況時,一直向著麥金萊說話。麥金萊的“忍氣吞聲”使他獲得了政治上的支持,他的政令也得以順利實施。在他執政期間,美國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麥金萊也因此獲得了“繁榮總統”的美名。
生氣的時候,人往往會失去理性說出難聽的話。然而,過了氣頭,理性便會漸漸回歸,人便會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所以,在適當的時候保持沉默,反而是更有說服力的行為。
當然,沉默是有條件的,社交活動畢竟離不開語言,該說話的時候一定要主動開口,否則就會錯失機會,尤其是當別人提問的時候,更要及時做出回應,要不然別人就會認為你不夠禮貌。在不恰當的時候選擇沉默會犯下致命的錯誤,不僅不能促進交流,反而會影響社交的成功率。
哈佛人生箴言
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懷特先生經常會教育他的學生們:“我們在與人談話前先要問自己三個問題:第一,你說的是實話嗎?第二,這句話非說不可嗎?第三,這句話是否出于愛心?”出于愛心,不僅要有良好的愿望、動機和目的,而且要有適應和滿足對方心理需求的說話態度、角度和方式。為什么愛心是最強大的力量?因為從一個人到全人類最大的心理需求就是愛,而不是別的。
上一篇:有正確的預見等于成功了一半
下一篇:珍惜每一個幫助別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