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曾說:“自古以來,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其實,一個人若是認識到責任的重要性,那不管他身處何種角色,他都能成為一個脊梁般的人物。
一提起責任,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逃避和躲閃,在這些人的眼里,責任往往長著一副妖魔鬼怪的嘴臉,他們唯恐自己被責任捆住手腳,從此過上壓力重重、勞心勞力的疲憊生活。
難道責任真的有那么恐怖嗎?當然不是,責任不僅不會讓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失去應有的光彩,反而會讓我們變成一個勇于擔當的人。當我們在生活中承擔起屬于自己的責任時,我們就不會以任何借口逃避,我們會勇敢地承擔起該擔的責任,盡心竭力地把該做的事情做好。
林巧稚出生于福建廈門的一個基督教家庭。父親是當地的社會名流,從事教育和翻譯工作。在林巧稚很小的時候,她的母親就不幸病故。長大后,她從姐姐的口中得知母親是因為子宮大出血而亡,所以,林巧稚便萌生了長大后當醫生的想法。
1927年夏天,林巧稚以優異的成績從廈門女子師范學校畢業。父親問她:“畢業后打算做些什么?”林巧稚說:“我要考協和醫科大學。”“協和醫科大學?”父親怔住了。當時,協和醫科大學是中國醫學界名望最高的學府,8年才能畢業,每年的費用是450個銀元。繼母在一旁大聲嚷起來:“你已經20出頭了,再上8年學,還嫁給誰呀?”“那我就不嫁,一輩子也不嫁!”林巧稚堅決地說。
同年8月,林巧稚到上海參加考試。考試中途,一同參考的同學突然暈倒了,林巧稚毅然放下未完成的試卷去照顧朋友,因而沒完成考試。回家后,她難過地說:“我可能考不上了。”父親告訴她:“在人生的考場上,你很優秀,因為你懂得關心人。不論當醫生還是從事其他行業,你都具備了條件。”父親的話給了林巧稚很大的鼓勵。一個月后,林巧稚意外地收到了協和醫科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原來,主考官被她的犧牲精神以及卷面上所展現的才華所感動,破格錄取了她。
畢業后,林巧稚留在了協和醫院,成為協和第一位畢業留院的中國醫生。一年的圣誕前夜,一位年輕的孕婦突然大出血,命懸一線,被送到了協和醫科大學。當時,幾乎所有的醫生都出去參加圣誕舞會了。林巧稚當時還是一名助理醫生,她無權做手術,更沒有手術經驗。她一個個地打電話求助,得到的卻是一聲聲抱歉。情急之下,她又像多年前在上海的考場上一樣,把自己的前途和命運拋在一邊,毅然走向了手術臺。
要知道,協和醫院紀律嚴明,如果手術失敗,擅自做主的林巧稚將提前給自己的醫學生涯畫上句號。但人命關天,她沒有遲疑,毅然做了手術,把那位孕婦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自此,林巧稚的名號在醫院無人不知。
除了鉆研醫術外,林巧稚還積極籌建我國第一個婦產科醫學的研究機構。她花時間搜集了協和醫院里婦科疾病的各種珍貴資料,對畸形胎兒的有關資料苦心鉆研,攻克了許多婦科疑難病癥。她曾摘除農村老大娘腹內的大血瘤,找到了治療絨毛膜上皮癌的方法,攻克了新生兒溶血癥的課題。她的研究填補了世界醫學的空白。
人們常說:“你的心有多大,你的舞臺就有多大。”其實,將這句話稍微改動一下,變成“你的責任有多大,你的事業就有多大”也是非常合理的。從一個人對待責任的態度上,我們就可以推測出其未來是否能做出一番偉大的事業。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以及家人能夠創造出更偉大的成就來,就必須著手打造“勇于擔責”的家風,讓整個家庭都能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責任。
1920年的一天,一個12歲的美國小男孩正與小伙伴們在一片空地上踢足球,一不小心,小男孩將足球踢到了旁邊一戶人家的窗戶上,把玻璃砸碎了。
這時,一位中年婦女怒氣沖沖地從屋里跑出來,大聲責問是誰干的。小伙伴們紛紛逃跑了,小男孩卻走到婦女跟前,低著頭向她認錯,并請求寬恕。最后,這位婦女同意了小男孩回家拿錢賠償。
小男孩氣餒地回到了家,闖了禍的他怯生生地將事情的經過告訴了父親。父親并沒有因為其年齡還小而開恩,而是板著臉一言不發,坐在一旁的母親為兒子求情。不知過了多久,父親才冷冰冰地說道:“家里雖然有錢,但禍是他闖的,就應該由他對自己的過失行為負責。”最后,父親還是掏出了錢,他嚴肅地對小男孩說:“這15美元我暫時借給你,不過,你必須想辦法把錢還給我。”小男孩從父親手中接過錢,飛快地跑去將錢賠給那位中年婦女。
在當時,15美元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足足可以買125只母雞!從此,小男孩一邊刻苦讀書,一邊利用空閑時間打工掙錢,有時他到餐館幫助別人洗盤子、刷碗,有時到馬路邊撿破爛。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終于掙到了15美元,并自豪地把錢還給了他的父親。父親欣慰地拍著他的肩膀說:“一個能為自己的過失負責的人,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
許多年以后,這位男孩成為了美國總統,他就是里根。后來,里根在回憶往事時,深有感觸地說:“那一次闖禍之后,我懂得了什么是責任。”
這就是責任的魅力所在。里根年少時就能為自己的過失負責,長大后的他越來越明白什么是責任,以及責任有多么的重要。而他的責任越大,他的事業也越做越大,最終,他成為了美國總統。
想要打造“勇于擔責”的家風,我們每一個家庭成員都必須成為一個負責的人。在家庭中,男人與女人的分工可能不同。更多的時候,男性主外,女性主內。因此,很多女人的責任就是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如果你是一個全職太太,那就需要承擔起全職太太的責任,把家里的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讓丈夫和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照顧。只有自己盡職盡責了,我們才能影響孩子和丈夫。
其次,培養孩子的擔責精神。就像上文案例中的里根一樣,他的父親正是在無形中培養了他的責任意識。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當給孩子灌輸這樣的觀點。
一個家庭只有全員承擔責任,才能構建“勇于擔責”的家風,因此,我們除了以身作則之外,還應該與家人進行適當的溝通。
上一篇:寬容是一種力量
下一篇:吃苦造就堅毅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