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信任,有時是對他人最大的幫助
一位禪師接到萬里之外的家書,家人說他的侄子性格頑劣、行跡放蕩,不管家人如何勸說,依然不務正業。家人希望禪師回來勸勸這個侄子。
禪師接到這封信后即刻起程,趕回家鄉。家人團聚,歡天喜地,侄子特意邀請禪師在自己家中過夜。晚上,禪師對侄子說:“我接到家書,原為來勸你浪子回頭,但我今日看你性格熱誠、生性憨實,并不是奸邪之輩,可見眾人誤解了你。我明日一早便要回返,你要保重自己。”侄子連連點頭,連夜為禪師準備行李。
禪師回寺后,又接到家書,家人說侄子如今脫胎換骨,再也不做過去的浪蕩事了。
什么是真正的“信”?這個字應該看兩方面,不但要讓他人信任,還要信任他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有犯錯甚至荒唐的時候,但一時的錯誤并不等于一輩子的錯誤。就像故事中的禪師,對頑劣的侄子沒有說教,只是以自己的行動告訴對方:“我相信你的人格。”就是這種無言的相信讓犯錯的人反省自己,引導人走向正途。
相信他人的悔過,就等于給別人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人人都會有錯誤,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有錯,這時候你提醒他,是一種信任;有些人知錯不改,你指正他、相信他,仍然是信任。信任是對他人人格的最大尊重,如果你信任一個人,即使只是一句言語,也會給人以巨大的力量,讓他相信自我,欣賞自我,進而超越自我。
森林里的狐貍經常有小偷小摸行為,不是偷雞就是偷糧食。森林之王獅子將它訓斥一頓,然后說:“為什么你就不能洗心革面?難道你不想堂堂正正地做人?”
狐貍慚愧地低下了頭,它在所有動物面前發誓,今后一定不再偷竊。
新生活的道路是艱難的,動物們早就把它當成慣犯,誰也不肯相信它。它去花園賞花,貓以為它要偷架子上的葡萄,大喊大叫;它去河邊洗臉,鴨子以為它要偷鴨蛋,緊張地盯著它……狐貍在這些懷有敵意的目光下,漸漸開始絕望,決心再干自己的老本行。
它準備先偷一只雞填飽肚子。剛剛打定主意,就看到一只小雞正在路邊哭。狐貍走上去,小雞說:“狐貍先生!太好了,遇到了您。我迷路了,你愿意送我回家嗎?”
看到小雞信任的眼神,狐貍覺得很自豪,它立刻打消了吃掉小雞的念頭,將小雞平平安安地送回家。
對那些思想不夠堅定的人,行善,還是作惡?有時候只是一瞬間的事,身邊的風氣好,總有人倡導為善,自然無從產生惡念;如果本身就有前科,身邊的人還不信任,很容易舊病復發,一錯再錯。有時候一個人人格的建立,需要旁人的幫忙,最好的幫助就是信任與認同,就像故事里的狐貍,感到小雞真誠的信任,立刻就有了向上力量。
信任是清泉,能夠洗滌他人心中的污垢。我們每個人都不完美,在靈魂深處,都有些不為人知的污濁念頭。有些人喜歡貪小便宜,遇事就想占點便宜;有些人喜歡造謠生事,聽到閑話就想推波助瀾……但是,在信任的目光中,他們卻會收回自己已經伸出去的手,閉上自己已經張開的嘴巴。因為他們知道不能辜負別人的信任,一旦破壞了自己的形象,這種信任就會蕩然無存,從此再也得不到他人的信任——對他人的信任,無疑是對他的一種監督。
修禪的人能夠坦然地相信他人,即使是騙過自己的人,他們也不吝惜自己的信任,愿意一次又一次給他人機會。他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才會欺騙,才會做壞事,只有他人的信任才能讓他們重新審視自己的心靈,完善已經有了缺失的人格。重義者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要相信世界上更多的人和你一樣,愿意給予信任。既然他人的信任曾經給過你笑對人生的自信,你也要用自己的信任給人以力量,給人以追求。
上一篇:以一種平和的姿態,去生活
下一篇:做事要細致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