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的第一個玩伴
女兒的第一個小伙伴,名叫耿一諾,就是前面剛剛提到的那個小女孩。我們小區緊挨著區二中。耿一諾的媽媽是二中的英語老師,家住學校后面的教師宿舍樓,這樓和我們的樓房并排,中間只隔一條小路。那時我們所在的小區還沒有壘起院墻,所以我們兩家就相當于住在一個小區,非常近便。
說實在的,也不怨我的那位女同事當初認錯了人。耿一諾小時候又黑又瘦,單從這方面來講,的確像我,而我女兒又白又胖。小一諾比我女兒大一個月,但是不論身高體重都比我閨女小一號。
孩子的奶奶抱著孩子在小區里游逛,看見一個老太太抱著一個一般大的小孩。于是兩人相視一笑,便往一起湊。
“您這個多大了?”
“三個月了。你這個呢?”
“我們這兩個月。”
“啊,你們的還比我們的小??!這人可不小。男孩女孩?”
“女孩。”
“還是小妹妹呢!我們也是女孩?!?/p>
“哦,原來是小姐姐呀!來,跟姐姐打聲招呼。你好!”
老太太是耿一諾的外祖母,是一個很熱心的人。就這樣一來二去,兩家便成了熟人。我們家都知道有個叫耿一諾的,他們家也都知道有個叫王靜怡的。只要是好天氣,抱孩子出來的時候,都會彼此苦苦尋找。
“走,寶貝,我們去找耿一諾玩去。咦,哪兒呢,今天沒出來嗎?”
如果找不到對方,不免會有一絲失落。
有時候會有人按我們家門鈴,一問,原來是耿一諾的外祖母。
“王靜怡在家嗎,出來玩嗎?”
“在家,在家,馬上出來!”
于是孩子的奶奶先給孩子包裹、打扮一番,帶上水和一些小娃娃出門的必備物品,抱著孩子下樓。
現在一家一個孩子,孩子出生后,沒有哥哥姐姐陪著玩,所以大人們巴不得找一個年齡相當的玩伴。誰也不想自己的孩子覺得孤獨。男孩女孩倒無所謂,這又不是相親。當然,同性別是最好的,生活習性相似,大人交流起來話題會更加隨意。
其實孩子孤獨不孤獨,大人們不得而知。才幾個月大的孩子,意識極其有限。真正孤獨的是大人。她們整天抱著個孩子,能去的地方備受限制。如果沒有人跟她們說說話,她們必定會覺得很悶。
碰上一個和自己孩子一般兒大的玩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大家彼此都很珍惜。如果耿一諾的媽媽或者爸爸偶爾碰見我女兒,都會面帶欣喜把孩子逗弄一番。我遇見人家的孩子也是一樣。
兩家大人,一人拿一個板凳,找一個避風的地方,坐下來,一邊哄孩子,一邊聊天。聊的話題都是孩子。比如,什么時候睡覺,一天吃幾次奶。隨著彼此接觸的深入,也聊聊彼此的家庭。家里都有什么人,在哪里發展,在哪里上班。
孩子們彼此目空一切,很少顧及對方的存在。她們不會說話,也不會思考。一個不會思考的人,或許根本就不覺得孤獨。只要有奶吃,有水喝,有人給換尿布,她們就能優哉游哉地過日子。
耿一諾的父母不論平均身高和體重,都要超過我和我妻子。偏偏他們的女兒比較嬌小。相比之下,我女兒個頭比較大一些,讓耿一諾的外祖母羨慕不已。的確,論飯量和水量,我閨女都相對突出。
那一次,兩人給孩子把尿,引得耿外祖母好一陣驚怪:“你閨女好大一泡尿?。 ?/p>
小一諾只尿出了一個小水洼,而我閨女嘩嘩嘩尿出一條小河。
我妻子抱孩子去過耿一諾家,耿一諾娘兒倆也來過我們家。不論誰到誰那兒,都是被當作上賓來接待。
秋去冬來,孩子們長到七八個月大,個頭長了,身子骨比以前強多了,但是依舊不會說話。外面天氣漸漸冷了,孩子們很少出去了。大人們不甘寂寞,偶爾抱著裹得厚厚的寶寶到彼此家里去玩。
有一天上午,耿一諾來我們家。兩個孩子在床上玩,一起喝水,一起喝奶,一起讓大人把尿。那種情景讓人看上去心里備感溫馨。我不禁想:“這要是家里有兩個這么大的孩子,該有多好!”
大約十點,兩個孩子打起了盹。于是給她們蓋上小被子,并排著躺在床上睡著了。耿一諾外祖母一直說我們家暖氣不如她家的熱。她們家的暖氣的確很熱,在家不用穿毛衣。我們家的暖氣一直都不冷不熱,有時候還得披一件棉襖。
大概由于暖氣的原因,耿一諾從我們家回去,第二天便感冒了。從此以后,人家再不敢上我們家來了。
不過,遇上一個艷陽高照,氣溫柔和的日子,她們還是會相約而出,拿上小板凳,找一個避風向陽的角落,一邊哄孩子,一邊聊天。
上一篇:卡布達情結
下一篇:如果有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