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外向的老師,如何良性互動
內向的孩子思維的速度相對比較慢,他們會側重于全面地思考問題,然后才會做出相對比較完美的解答。那么在學習的過程中,內向的孩子如果遇到了外向的老師,又應該怎么辦呢?眾所周知,外向的老師說起話來語速非常快,而且滔滔不絕,尤其是喜歡在課堂上進行提問,與孩子之間進行交流。對于內向的孩子而言,與外向的老師相處并不容易,甚至堪稱挑戰。很多內向的孩子都不喜歡聒噪的老師,甚至會因此而對老師產生排斥和反感的心理。這就使得他們在學習上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眾所周知,孩子如果喜歡一個老師,往往也會喜歡學習這門課程。反之,如果孩子反感或者討厭一個老師,那么在學習這門課程的時候,他們就會失去興趣。在課堂上,他們無法做到專心致志地聽講;在課后,他們也不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認真地完成作業。當孩子出現這樣的學習狀態時,父母一定要及時地給予孩子關注,要幫助孩子調整好心態,讓孩子能夠與外向型老師建立良好的關系,這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都是至關重要的。
毋庸置疑的一點是,每一個老師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那么他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合格且優秀的教師,都希望自己能夠幫助孩子成長。但是,每一個老師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他們的個人素質、行為、觀念、情緒等都是不同的。另外,因為他們的能力參差不齊,所以他們在工作上承受的壓力也是不同的。老師在面對那么多的學生時,無法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關注點都平均地分配到每一個學生身上。在工作的過程中,他們有可能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而特別關注某一些孩子,也有可能因為一些原因而忽略了某一些孩子。在此過程中,內向的孩子如果被老師忽略,自身又不愿意與老師積極地溝通,也不愿意向老師提問,那么就會成為學校里的邊緣人。有一些學生在看到老師對某些學生特別關注的時候,還會誤以為老師與這些學生之間有特別的關系,因而對老師產生排斥和厭倦。作為父母,要及時發現孩子與老師之間的關系是否正常發展,也要及時疏導孩子的負面情緒,這樣才能讓孩子與老師更好地相處,也才能讓孩子在學習上有正常的表現。
如果已經發現孩子不適應老師,那么父母可以和老師進行積極的溝通。很多外向型老師并不是非常樂于與內向的學生進行溝通,這是因為他們身上并沒有內向型學生的特質。尤其是在看到內向型學生在課堂上不愿意回答問題,不愿意與老師交流,而且因為缺乏自信往往孤僻獨處,不喜歡和同學交往的時候,外向型老師會更擔心。有一些外向型老師因為缺乏對于內向型孩子的了解,還會認為孩子這些性格方面的表現都是孩子的缺點,甚至會主觀判斷這樣的孩子就像一個懶惰的因子,在班級里是可有可無的,因而也會從主觀意識上忽略這樣的學生。
為了讓老師對學生更加關注,父母可以積極地與老師溝通,向老師介紹學生的特點,幫助老師加深對于學生的了解。必要的時候,父母也可以與老師進行更深入的溝通,讓老師理解并且關照孩子。在師生關系之中,孩子處于相對的弱勢和被動地位,如果老師能夠主動地關心和照顧學生,那么相信學生也會給予老師積極的回應。
其次,除了要讓老師對學生多加關注之外,父母還應該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讓孩子能夠對老師換位思考,從而理解老師的難處。很多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得到了父母的關注,是家人矚目的焦點,在進入學校生活之后,他們往往會感到非常失落。因為在學校里,老師不可能把每個孩子都作為關注的焦點,這樣一來,面對老師的忽視,孩子就會感到很失落,很不適應,也會對老師心生怨憤。父母要告訴孩子這個道理,讓孩子知道老師每天都要面對很多學生,不像父母每天只面對一個孩子,所以老師不可能對每個孩子都特別關注。而且,老師每天除了要給學生上課之外,還要批改很多作業,這使得老師更沒有精力無微不至地照顧每個孩子了解了老師工作的性質,知道了老師工作的壓力大之后,孩子對老師就會更加寬容,他們就不會再把老師對他們的忽視理解為老師討厭自己,故意和自己作對。不管老師做出怎樣的舉動,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詆毀老師,這是因為孩子只有喜歡一個老師,才能學好一門課程。父母除非想為孩子調換班級或者是學校,否則,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老師的壞話。
再次,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對于孩子而言,只要用心地發掘,就一定能發掘出老師身上的閃光點。如果孩子能夠發掘出老師的閃光點,就會增加對老師的好感,也就會與老師更好地相處。其實,人人都有優點,也有不足。孩子在面對老師的不足時應該懷著寬容的態度。父母要告訴孩子,不可能每個人都是孩子所喜歡的。將來走上社會,孩子還會面對更多自己不喜歡的人,那么如何與這些人相處將決定孩子在社會交往中的表現。所以父母要讓孩子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能夠發現老師的優點,挖掘出老師優秀的品質。在與外向型老師相處的過程中,孩子也要對外向型老師更加寬容。相信孩子在經過這樣的心態調整之后,會越來越喜歡自己的老師。當孩子喜歡自己的老師,發自內心地想與老師搞好關系,父母還需要為孩子的學習而發愁嗎?
上一篇:難以出口的拒絕
下一篇:不努力做好當下的自己,就會將自己置于明天的疑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