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分的孩子,應該正確引導
寶媽:我家孩子最近真的是太氣人了,說什么也不聽,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尤其是在吃飯的時候,讓他等大家一起吃,可是他的小手總是不老實,總是想要拿點這個吃,拿點那個吃的,說他的時候還振振有詞,說他餓了,等等。這樣的孩子應該怎么樣去引導呢?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很正常,家長不要認為這是孩子調皮的表現,其實是孩子敢于向規則說“不”,也是他思考的過程,說明他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不再墨守成規。他們喜歡打破常規,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樣的行為,家長們是應該鼓勵的。不安分是外向型孩子的特點,也是他們的優點。當你的孩子敢于和你說“不”的時候,家長們要感到高興,應該引導孩子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夠增強孩子的自信,鍛煉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
飯桌上擺滿了香噴噴的飯菜,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在一旁玩游戲的諾諾看到了桌上擺滿了這么多好吃的,馬上就扔掉了手里的玩具,拿起筷子就想吃。這個時候,媽媽看到諾諾想要吃東西,趕忙阻止。
媽媽:“諾諾,你要干什么?”
諾諾:“媽媽,我餓了,我要吃東西啊。”
媽媽:“別人都沒吃呢,你怎么能吃呢?”
諾諾:“可是我餓了啊,而且飯都已經做好了,為什么不能吃?”
媽媽:“今天是爺爺的八十大壽,大家都還在忙,你小孩子怎么就先吃起來呢,等大家都過來一起吃好不好?再等一會兒。”
諾諾聽了之后只好放下手中的筷子,去一旁玩游戲了,可是看著滿桌好吃的,諾諾哪里能玩得踏實呢?他盯著桌上的飯菜總是想要偷吃,可是每次都被媽媽嚴厲地制止,這讓諾諾非常不高興。
好不容易,大家都忙完了,陸陸續續坐到了桌子旁,諾諾也趕緊坐到椅子上,準備吃飯。當他剛拿起筷子想要夾東西的時候,卻又被媽媽阻止了,諾諾用疑惑的眼神看著媽媽。
媽媽:“爺爺還沒有動筷子呢,你怎么能動呢?而且,小叔還沒有回來呢,我們得等小叔回來一起吃啊。”
諾諾:“爺爺,你趕快動筷子啊,我們好趕快吃飯啊。”
爺爺:“諾諾餓了啊,那諾諾就先吃吧,我們等一會兒小叔。”
諾諾:“我們給小叔留點飯不行嗎?為什么要這么多人等著他一個人呢?”
媽媽:“因為今天是爺爺的生日,全家都來給爺爺過生日,是全家團圓的日子,要等大家都到齊了,一起給爺爺過生日,這樣才完美啊。”
諾諾:“那為什么小叔不能早點到呢?為什么要大家都等著他呢?”
媽媽:“小叔臨時有點事情啊。”
諾諾:“那既然是小叔不能按時來,為什么要讓大家一起等他呢?應該讓小叔受到懲罰才可以啊。”
媽媽:“就等一會兒吧,小叔馬上就到了。”
諾諾:“我不要等了,我餓了我要先吃飯。”
媽媽:“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呢?別人都沒吃就你吃多不像話啊。”
諾諾:“我們都在這等,飯菜都涼了,讓大家都吃涼菜,這樣真的好嗎?”
諾諾說完就拿起筷子吃了起來,媽媽想要阻止,可是想到有這么多人又不好傷害孩子的自尊,而且爺爺也沒有說什么,也就只好讓諾諾吃了起來。
當諾諾吃到一半的時候,小叔終于來了,全家人都趕快讓小叔坐下來,準備吃飯,小叔也拿起筷子準備吃。這個時候,諾諾卻阻止了小叔。
諾諾:“小叔,你先不要吃。”
媽媽:“小叔都來了,大家都等了這么久了,趕快吃飯吧。”
諾諾:“小叔,大家等你這么久了,你應該先向大家道歉。”
媽媽:“小叔是有事才遲到的,又不是故意的,快讓小叔吃飯。”
諾諾:“但是我們大家等他了啊,他就應該向我們大家道歉啊。”
媽媽:“你怎么那么多事呢,快讓小叔吃飯吧。”
諾諾:“可是媽媽總是說要遵守時間,難道只是小孩子才應該這樣,大人就不需要了嗎?”
聽到這句話,媽媽的臉唰地一下就紅了,不知道該說什么。這個時候,小叔趕緊道歉說:“諾諾說得對,是我不對,讓大家等我那么長時間,我向大家道歉,我們大家一起舉杯,祝老爸生日快樂。”
諾諾撅著小嘴說:“一點兒也不快樂,等了那么長時間才吃飯,哼。”
大家聽到諾諾這么說,都哈哈大笑起來。
專家解讀:
這是很多家庭聚會都會出現的現象,當飯菜做好的時候,總是要等長輩動筷或者是人都到齊了才能吃飯,尤其是像在老人過壽這種重要的場合中,一定要遵守這樣的規矩,人們似乎也都習慣了這樣的規矩。但是,總有那么一些不安分的孩子想要打破規矩,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這樣的孩子大概不受大人的喜歡,認為他們不懂禮貌,不聽話。其實,他們并不是不聽話,也不是不懂禮貌,他們只是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家長們應該了解不同年齡段孩子不安分的表現,以此來做出相應的對策。
針對0~2歲的孩子: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出現不安分的行為。特別是在1歲以后,當孩子學會站立、說話,自己玩玩具,他們開始有自己的行為,這個時候不安分的特征就會逐漸表現出來。
這一時期的不安分行為,家長是不需要過分擔心的。因為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的過程,是孩子的正常表現。
家長們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和保護孩子的這種不安分,對其做出恰當的鼓勵和正確的引導,保護孩子勇于探索的熱情。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要注意安全,保護好孩子,在這個前提下,讓孩子盡情去探索,可以幫助孩子樹立積極、樂觀、熱情的性格。
針對2~3歲的孩子:
處于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更加不安分,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漸覺醒,進入第一個反抗期,這也是孩子內心成熟的標志,家長們不要太過擔心。
這一時期的孩子,他們自己的想法越來越多,什么事情都喜歡自己做,喜歡和父母對著干,不喜歡遵守規則,這一時期也是考驗家長教育水平的時候。叛逆、不遵守規矩有的時候是孩子在打破桎梏,勇于創新的表現。針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們要清楚讓孩子遵守的是哪一類型的規矩,如果是不一定要遵守的,可以放松對孩子的要求,如果是一定要遵守的規矩,家長們要耐心的引導。
針對3~4歲的孩子:
處于這一階段的孩子,不安分的程度會減弱,這個時期的他們喜歡和同伴玩耍并且會建立一個融洽的關系。他們身體中的不安分因素在逐漸減少。這個時候的他們可能會聽家長的話,也可能會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如果這個時期的孩子仍然是很不安分的話,家長們首先要觀察孩子的身體發育是否正常,要找出孩子不安分的原因。這一時期是塑造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和性格的關鍵時期,爸爸媽媽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
針對4~5歲的孩子:
這是孩子最不安分的階段之一,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越來越成熟,他們會發現自己的能量越來越大,發現自己越來越有本事。他們會覺得自己長大了,這個時候他們會模仿別人說臟話,同伴之間也會因為有分歧和矛盾而吵架,他們喜歡惡作劇,他們需要更大的舞臺去揮灑自己的人生,這個時候的他們有著很多自己的想法。
針對5~6歲的孩子:
這一時期孩子不安分的主要表現是爭強好勝,但是他們會有一定的節制和分寸,這個時候他們的心理已經開始成熟,他們變得懂事,知道關心別人,同時他們也有能力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們的性格也會變得陽光開朗起來,慢慢地會接受一些規則,但是那些領導型的孩子仍然會表現得非常叛逆。
給家長的話
不安分的孩子內心總有一顆躁動的心,他們喜歡打破常規,喜歡叛逆,讓他們看起來不像是一個“乖孩子”。但是,在他們不羈的內心之下卻是勇于冒險,追求自由,打破桎梏的開創精神,家長們千萬不要因為所謂的權威傷害到孩子的天性,應該學會呵護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上一篇:“請您表揚表揚我”
下一篇:為什么“老師說的永遠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