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被肯定,所以習慣性答應別人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不管對大人還是孩子,肯定他、贊美他都是調動其積極性的好辦法,因為肯定和贊美是人的心理需要。無疑,人們迫切需要被人肯定,所以,他們在面對來自對方的請求時,往往會在受到肯定或贊美之后選擇應承下來。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人際關系需要、尊重和榮譽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在生活中,一個人除了最基本、最原始的生存需要外,還有渴望別人的肯定和贊美的需要,這是高級的需要。許多人總是答應一些自己不愿意答應的事情,原因就是基于自己渴望被肯定。
有一次,曾國藩用完晚飯后與幾位幕僚閑談,評論當今英雄。他說:“彭玉麟、李鴻章都是大才,為我所不及。我可自許者,只是生平不好諛耳。”一個幕僚說:“各有所長: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曾國藩又問:“你們以為我什么樣?”眾人皆低頭沉思。忽然走出一個管抄寫的后生過來插話道:“曾師仁德,人不忍欺。”
眾人聽了齊拍手。曾國藩十分得意地說:“不敢當,不敢當。”后生告退而去。曾國藩問:“此是何人?”幕僚告訴他:“此人是揚州人。入過學,家貧,辦事還謹慎。”曾國藩聽完后說:“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沒。”不久,曾國藩升任兩江總督后,就派這位后生去揚州任鹽運使。
眾人皆知,曾國藩認為自己“仁德”,希望大家都附和他,希望他的仁德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那位后生,真可謂是“區區一句話,勝讀十年書”。他正是抓住了曾國藩自以為“仁德”這一點,投其所好地進行了贊美,才使曾國藩對其予以重用。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經夸張地承認:一句美好的贊揚,能使他不吃不喝活上兩個月。當我們聽到別人的贊美時,根本無法抑制內心的沖動,以至于甘愿俯首,盡心盡力地做事,毫無怨言。或許,本來我們是不那么愿意幫忙的,但在聽到對方的肯定與贊賞之后,便會覺得飄飄然,因為我們內心太想得到這些肯定了,所以即便是上刀山下火海也會無怨無悔。
卡耐基的副手派伯中校是一位有些古怪、有些可愛的人。有一次,卡耐基正準備在圣路易斯的某個地方為公司剛修好的一座橋征收稅款。在這個關鍵時刻,派伯中校卻突然想家了,他頭腦一熱,就想搭夜班車馬上回匹茲堡。眼看卡耐基的計劃就要毀于中校的心血來潮了。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卡耐基靈光一閃,他沒有乞求中校留下來幫他把事情辦好,相反,他不動聲色地和中校談起了另一個話題。平時,他就注意到中校特別喜歡名馬,并且對名馬頗有研究。于是,卡耐基就對中校說,以前他聽人說過,圣路易斯專門產名馬,因此一直想給他的姐妹買匹好馬,以供她們駕車,所以,他請求中校幫他挑匹好馬,暫時不要急著回家。聽了卡耐基的話,這位可愛的派伯中校果然心甘情愿地留下來了。
在這個案例中,派伯本來是不愿意留下來的,但是他喜歡名馬,而且對名馬頗有研究。于是卡耐基對他說:“以前我聽人說過,圣路易斯專門產名馬,因此一直想給我的姐妹買匹好馬,以供她們駕車,所以,我請求中校幫我挑匹好馬,可以嗎?”在這個請求中,一方面可以看出卡內基對派伯關于馬的研究的肯定。另一方面帶著請求的意味,兩者都是對派伯本人的一種欣賞與肯定,派伯自然無法拒絕,他就這樣留了下來,而且沒有一絲抱怨的情緒。
有一位教育博士曾在一所學校做過一個著名的試驗:新學期開始時,博士讓校長把三位老師叫進辦公室,對他們說:“根據你們過去的教學表現,我斷定你們是本校最優秀的老師。因此,我們特意挑選了一百名全校最聰明的學生組成三個班讓你們教。這些學生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們能讓他們取得更好的成績。”
三位老師都高興地表示一定盡力。校長又叮囑他們,對待這些孩子,要像平時一樣,不要讓孩子或孩子的家長知道他們是被特意挑選出來的,老師們答應了。
一年之后,這三個班的學生的成績果然排在整個學區的前列。這時,校長告訴了他們真相:這些學生并不是刻意選出的最優秀的學生,只不過是隨機抽調的最普通的學生。老師們沒有想到是這樣,因此都認為自己的教學水平確實很高。
這時校長又告訴了他們另一個真相,那就是:他們也不是被特意挑選出來的全校最優秀的老師,只不過是隨機抽調的普通老師罷了。這個結果正是博士所料到的,因為這三位老師都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并且學生又都是高智商的,因此對教學工作充滿了信心。
校長首先肯定了老師們的教學能力,所以老師們自己也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因此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信心,他們根本無法拒絕校長的請求。而真相是,教師和學生都是普通的,都是隨機挑選出來的,但是,即便如此,學生的成績依然名列前茅。當然,這其中離不開老師和學生的努力,但最重要的還是老師們的能力被肯定了,他們對自己的教學充滿了自信,從而激發出無限的潛力。
心靈小酌
在生活中,你是否因為對方的肯定而無法拒絕呢?盡管你不愿意承認,但事實就是如此。因為被肯定是來自內心最深層次的需求,所以,一旦自己被肯定了,就再也沒辦法把“不”說出口了。
上一篇:想要改變世界,不如先改變自己
下一篇:我就是想課堂上打擾別人——孩子經常違反課堂紀律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