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他人的觀點左右了自己
生活中的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有時候,自己看上了一件衣服,喜歡上了一個人,或者決定要換一份工作,一開始很堅持,卻總是在被動地聽到了他人的看法以后開始懷疑自己,開始質疑:這件衣服、這個人、這份工作,會不會是一個錯誤的選擇?有了質疑以后,你的決定就開始搖擺,甚至最后放棄了你自己的想法,聽取了你認為的“真理”?;蛟S,你以為這樣便能很好地過完你的一生,但是我想說,親愛的寶貝,殘酷的事實會告訴你,這些放棄和妥協不過是犧牲了你自己,并為了他人活完了這輩子。只有勇敢地選擇做自己,才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到的最高級的活法。但確實,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足夠的勇氣能夠堅定地做自己。
記得papi醬之前在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里面,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人生最重要的順序,排在第一位的必須是自己,然后依次是你的伴侶、孩子和父母。至于為什么是這個順序,她也做出了一番解釋:首先,每個人都無時無刻不在與自己相處,因此自己陪伴自己的時間其實是最長的;其次,之后的這一生,通常是由你的伴侶陪你一起度過的;最后,是孩子和你的父母,其實你只是陪伴他們走一段路,剩下的路,更需要他們自己去走。
我以為,這樣的想法并沒有任何值得吐槽的地方,雖說人各有志,每個人因為自己的家庭環境不同,難免會有不同的三觀。但是,papi醬的這種認知不正是代表了現代獨立女性的一部分嗎?然而,在諸多的社交平臺上,papi醬的這番言亂卻遭到了上千萬人的謾罵,他們紛紛指責papi醬的自私和另類。這反而讓我有點啼笑皆非:親愛的寶貝,這年頭的你們到底是怎么了?只是因為別人內心的懦弱而不敢這樣活著,就不允許我們更加愛自己嗎?難道一切的與世俗不相同,想要更愛自己一點,就變成了別人眼中的自私和另類?親愛的寶貝,我們已經不是生活在“依靠別人而活”的時代啦,我們的人生能夠依靠的是自己,也只有自己。而“成為自己”就是我們對待生活應該有的一種態度和底氣。
親愛的寶貝,或許足夠懂事、足夠聽話、足夠乖巧,都能讓你成為別人眼中的好人,但是試想,如此在意別人的眼光、如此忽視自己的心情、如此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甚至不敢露出自己的一點點鋒芒,這樣的你,又如何能夠擺脫自己不受氣的人生呢?人生在世,不夠愛自己,很多時候都是我們最大且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個問題。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人生財務自由的15個階段”,在那張對照表里面,從第一級的辣條自由開始,奶茶自由、會員自由、外賣自由、車厘子自由、口紅自由、衣服自由、包包自由等一級級地往上遞增。有不少月薪七八千甚至上萬的人都在下面感慨自己正處在連車厘子自由都實現不了的階段。說實話,車厘子雖然貴,但真的是因為我們消費不起嗎?其實,你我都知道,真心不是我們吃不起,而是我們舍不得?,F在的我們總是太焦慮,單身的想著以后要結婚買房;結了婚買好房子的想著以后為了自己的孩子會有大筆的支出。不管是在人生的什么階段,我們總是在不停地為自己的未來擔憂,總是從現在就開始憂慮將來要花錢的地方,只能不停地催促自己努力,告誡自己不是必需的東西就必須要去學會舍棄,想吃什么先忍著,想買什么先忍著,想喝什么更忍著,一切都忍到以后有錢再說。但是,這以后又會是什么時候呢?其實,你我都不知道。
親愛的寶貝,人生從來是不可逆的,未來的你或許的確會變得更加有錢、更加富有,但那時候的你還會想吃現在想吃的東西嗎?還會想穿現在看上的一條漂亮的裙子嗎?我想,到時候,即便你能買上一堆曾經想吃的那些零食、那些衣服,但是曾經心里留下的那份缺失和遺憾,卻是再多物質也彌補不了的。所以,親愛的寶貝,在想吃的年紀里盡情地吃,在想穿的年紀里盡情打扮自己;在想到處走走的年紀里就盡情享受大好景色。我們不偷不搶,自己努力賺錢自己花費,這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親愛的寶貝,努力活在別人眼中,就不如學會取悅自己。與其討好別人,便不如討好自己。所有外界的期盼和認可,可以是我們的行為參照標準,卻不應該成為我們生活的枷鎖。因為,我們的人生從來都是屬于自己的。穿什么、吃什么、玩什么,都應該是我們的自由,與別人無關。你可以表示不喜歡,但我卻有堅持的權利。因為,這是我的自由。
上一篇:不為孩子搞特殊化——曾國藩“愛子以其道”
下一篇:不逃避艱辛,但不應被艱辛吞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