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成為喬木,而不是溫室里的花朵——王永慶的家教原則
王永慶是臺灣的著名企業家、臺塑集團創辦人,被譽為臺灣的“經營之神”。
王永慶共有9個子女,個個都很有成就,其中我們最為熟知的就是HTC董事長王雪紅。她不僅只身創業,先后統領威盛、宏達等企業與英特爾、蘋果挑戰,還收購了香港TVB。2011年,王雪紅以63億美元的身家,晉升為臺灣首富,并被2011年11月出版的《福布斯》雜志稱為“無線通信領域最有權勢的女性”。
“富二代”的成功,離不開“富一代”的言傳和身教。王永慶的家教十分嚴格,每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都被父親“趕”到國外去獨自求學、生活。王雪紅也不例外,15歲時,她就被父親送到美國讀高中。在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沒有親人在身旁照顧,困難可想而知。然而,王永慶卻從不給孩子們打電話,因為覺得打越洋電話“太貴了”。但他會每隔兩周就給每位孩子寫一封信,而且還要求孩子們回信,匯報自己在國外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關鍵是要報告自己都花了哪些錢,甚至連買牙膏的錢都要記賬!這樣,王永慶才會繼續給他們寄生活費。王永慶之所以這么做,就是要子女們知道:賺錢是不容易的,因此也不能隨便消費。
雖然身邊很多人都覺得王永慶對孩子們太苛刻了,但王永慶認為,孩子就應該培養成為能在惡劣環境中生長的喬木,而不是溫室中的花朵。為此,他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從不溺愛孩子,更不給孩子隨意享受的機會。正是王永慶的這種家教理念,鍛煉了孩子們吃苦、獨立和努力進取的精神,最終都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2008年10月,王永慶去世。同年,王雪齡在接受《商業周刊》訪問時,談到父親表達對子女愛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們早早獨立,面對困難,培養孩子們的毅力。
<<<家教家風感悟
作為臺灣最有錢的人,王永慶原本可以為年少的子女提供最為優渥的生活,讓孩子們心安理得地當“富二代”。可他沒有這樣做,反而比很多普通父母更加嚴格地教導孩子,寧愿讓孩子多吃苦、多闖蕩,也不愿孩子們因為富裕而懈怠獨立、上進的意志,這既與王永慶早年自己創業的經歷有關,又說明了他具有長遠的目光。財富總有花完的一天,而讓孩子們具備獨立創業的本領,才能令家族企業長盛不衰,也才能使孩子們發揮出最大的人生價值,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可見,讓孩子盡早學習獨立,培養孩子的堅定意志,也是幫助他們成長和成才的關鍵一步。父母們要清楚地意識到,孩子將來的一切都離不開自身的奮斗,而獨立自強的能力也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能力。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從小培養的。
1.父母要戰勝自我,舍得對孩子放手
在培養孩子獨立自強的個性時,最關鍵的就是父母要戰勝自己,舍得對孩子放手。有些父母也有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可一看到孩子遇到困難時著急的樣子,不是鼓勵孩子想方設法去戰勝困難,而是立刻代勞,幫孩子出謀劃策、解決難題。
還有些父母,明知道應該讓孩子獨立去克服困難,堅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鬧,立刻就會心軟妥協,依了孩子的意愿,導致前功盡棄。
這些做法,都是很難培養起孩子的獨立性的。所以,為了孩子的未來,我們不妨學學王永慶,對孩子“狠一點”,逼他一把。也許你今天的“狠心”,正是讓孩子明天變得優秀的“催化劑”!
2.給孩子“金山”,不如給他“點金術”
不管是“金山”還是“銀山”,都不是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靠山,最好的靠山是教會孩子掌握“點金術”。“點金術”可不是隨便就能掌握的,不獨立、沒毅力、沒能力,是根本掌握不了的!
我們經常會看到,那些為子女留下財富越多的人家,越容易養出不成器的敗家子,于是就算富可敵國,也“富不過三代”。白手起家的王永慶,對此自然深有感觸。因此,他在教育子女時,才會對子女那么“苛刻”,不多給錢,不允許他們養尊處優,就是為了讓子女明白:要想“點石成金”,就必須學會自力更生,憑自己的本事吃飯。否則,就算真給子女留下一座金山,也架不住子孫坐吃山空、揮霍耗盡。而培養孩子獨立自強、自力更生的能力,才是為孩子找到了一條最好的出路!
上一篇:解開青春期孩子心中的性困惑
下一篇: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