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工作更會享受生活
《杜拉拉升職記》中的杜拉拉也許是我們職場中的代表,她沒有多少背景,受過良好的教育,全部靠個人的努力,當然,最終她取得了成功。僅僅從這個角度說,杜拉拉當然算是每個人的偶像,不過,盡管我們對杜拉拉的堅韌和成功十分敬佩,但我們若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說,這種拼命努力的工作態度和八面玲瓏的為人處世風格也不會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或者可以說,這并不是每個人都想過的一種生活。對于我們大部分人而言,與其成為另外一個不要命式的工作狂,還不如做回自己,靜心地享受生活。
生活中,那些工作狂為什么那么拼命地工作呢?他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掙錢,而掙錢是為了什么呢?難道僅僅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物質一些嗎?在物欲橫流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物質充足,其精神卻很貧瘠,心靈無法得到休息。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模糊了一個概念——掙錢的意義在于享受生活,而不是折騰生活。
中國的文化崇尚工作至上,在這樣文化的影響下,許多人經常在辦公室挑燈夜戰,或者從來不出門旅游,這樣拼命工作的人其實已經忽略了生活的美好,更何況工作得多并不意味著應該受到表彰或加薪。過度工作很有可能會降低自己的工作效率、消磨自己的創造力,甚至會對你與家人和朋友的關系產生負面影響。
王先生來自偏遠的山村,用光了家里所有的錢,擠進了大學的門檻,到大學畢業之后,他已經是負債累累。雖然品學兼優的王先生通過老師的介紹獲得了一份不錯的工作,但他并不滿足于普通的職位,而且自己讀書欠下的債也是他拼命工作的動力。早上他是第一個到辦公室的,下班了,他卻是最后一個離開辦公室的。在無數個深夜,他孤身一個人待在辦公室,思考一個企劃案,或著手一個新產品的研發。當然,付出是有回報的,王先生很快晉升到管理層,不僅如此,他還還清了所有的債務。就在這時,他結識了一位女士,組建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這樣看起來,王先生的生活算是美滿幸福的,但王先生并沒有放松下來。每天,他依然是公司最拼命的一個,妻子每每抱怨:“你已經很久沒陪我們去公園了,我們一家人從來沒去旅游過!”這時王先生總是以慣有的口吻說:“我這樣也還不是為了這個家。”妻子辯解:“可我們已經不缺什么了,我和孩子唯一缺的就是你,再富足的物質生活也比不上一家人在一起啊!”話還沒說完,王先生已經西裝革履地出門了。
沒想到加班到凌晨1點的王先生回到家里,竟然發現妻子帶著孩子走了,桌上只留下一個地址。第二天,王先生破天荒地向公司請了假,按照妻子所給出的地址尋找,沒想到竟然是一處山清水秀的森林公園,遠遠地,王先生看到妻子、孩子,還有自己白發蒼蒼的老母親坐在一起,孩子嬉戲著,妻子則和母親聊著天。看著這樣的景象,王先生的眼睛濕潤了,在那一刻,他明白了很多。
從此以后,王先生不再是拼命三郎了,他從自己工作的時間里抽出一部分陪家人和朋友,在這段時間里,他才發現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輕松!
當一個人拼命工作到忘記了家人和朋友,盡管他的物質生活是富足的,但其精神生活則是一片貧瘠,他的內在心靈更是一片荒蕪。因為他不懂得享受生活,自然感受不到來自生活的快樂。工作的功利性目的是掙錢,但這并不是其最終的目的,享受生活才是掙錢的最后目的。
享受生活是人生的特殊體驗,在越來越喧囂的塵世中,我們逐漸背離了享受生活的本質。在拼命工作的過程中,我們變得越來越提得起、放不下,為享受而享受,把掙錢、占有當作享受的終極目的。這樣一來,生活中感受到的是苦多樂少。其實,享受生活是一種感知,品味春華秋實、云卷云舒,一縷陽光、一江春水、一語問候、一葉秋意都是生活里醉人的點點滴滴。
啟示
盡管有激情、有夢想是上天賜予自己的禮物,為自己熱愛的事業而努力更不會是一種錯誤,但是,我們的休息也很重要,除去忙碌的工作時間以外,我們應該更多地享受生活,享受與家人朋友待在一起的感覺。這樣我們才能收獲更多來自心靈深處的快樂。
上一篇:人生不會重來,努力做好現在
下一篇:克服依賴心理,做獨立自主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