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你的同情心,行善積德有好報
中國人常講“善惡禍福終有報”,善良是人類最為可貴的品質(zhì)。身正心直、積德行善乃做人之道,積德行善的人能得到老天的回報,“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經(jīng)》曰:“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wèi)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當(dāng)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dāng)立三百善。”哲人說,善良是愛開出的花。善良是心地純潔、沒有惡意,是看到別人需要幫助時毫不猶豫地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對于高尚的人來說,他們的品性中蘊藏著一種最柔軟、但同時又最有力量的情愫——同情心。
然而,令我們感到遺憾的是,在我們的身邊,卻有不少冷漠的行為,例如,看見摔倒的老人,因為怕被“碰瓷”而裝聾作啞;對遭遇天災(zāi)人禍的新聞絲毫不動容;對需要幫助的小動物視而不見等,我們不禁感嘆,這些人是怎么了?其實這些就是缺乏同情心的表現(xiàn),我們提倡積德行善,就是要特別注意要有同情心,行善積德有好報。任何一個人,在人生道路上,都應(yīng)該做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假如你正在步入冷漠者的行列,你確實應(yīng)該停下來思考一番,要喚醒自己的同情心。
美國著名作家亨利有一次和他的侄子交談,他們討論了很多有趣的話題,最終兩個人談到什么叫善良。他問自己的侄子:“你知道什么是善良嗎?”侄子點點頭,說:“我知道,可是我無法表達。”亨利笑了笑,說:“你知道什么是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嗎?”侄子點了點頭,并說出包括金錢在內(nèi)的很多東西。可是這一次亨利卻搖了搖頭,最后說道:“在人的一生中,有三種東西是最寶貴的,第一是善良,第二是善良,第三還是善良。”善良是什么?善良是不求回報地付出,是內(nèi)心永恒不變的那一抹溫柔,是與人為善的不變天性。
可見,善良的品質(zhì)不是人人都具有的,但卻人人都能感受得到它的存在;善良不是人們與生俱來的附著物,但卻是能夠在凈化自我心靈的過程中得到升華的人格成分。一位智者曾經(jīng)說過:善良是一種遠見,一種自信,一種精神,一種智慧,一種以逸待勞的沉穩(wěn),一種快樂與達觀……只要我們自己本身是善良的,我們的心情就會像天空一樣清爽,像山泉一樣清純!
小美是個善良的女孩,已經(jīng)上初中了。這天早上,她晚起了會兒,眼看就要遲到,她匆匆穿上衣服,收拾好書包就出門了。
小美知道,這個點兒,到學(xué)校的公交車就只有一趟,如果錯過,她便坐不上車去學(xué)校。當(dāng)她跑過路角的一剎那,差點被絆倒,扭頭一看,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男孩在寒風(fēng)中瑟瑟發(fā)抖,他拿著一個破碗,聲音微弱地說:“姐姐,行行好吧,我很餓。”
小美很受觸動,看到可憐的小男孩,她差點掉下淚來,所以,她毫不猶豫地把自己身上的零花錢全部給了那個男孩,還把準備買復(fù)習(xí)資料的300元錢也塞到男孩的衣兜里。看著小男孩凍得通紅的臉,她把自己的圍巾和帽子也給了男孩,然后轉(zhuǎn)身離開。就在她轉(zhuǎn)身離開的一瞬間,她聽到了小男孩發(fā)出的驚喜的喊叫聲。
那一天,她沒有趕上公交車。當(dāng)她來到學(xué)校的時候,因為遲到被老師在門外罰站,凍了一個早晨。但是小美卻非常開心,她放學(xué)后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她所做的告訴了媽媽。
媽媽平日里對小美管得很嚴,不讓她隨便花錢,所以,當(dāng)小美把這件事情說出來的時候還有點擔(dān)心,但是她覺得她很開心,想和媽媽分享。
媽媽聽了小美的話后,并沒有責(zé)怪她,而是笑著對她說:“小美,你真的長大了。”
爸爸聽了說:“小美,你被老師罰站,一點也不后悔、不抱怨嗎?”
小美笑著說:“不后悔。后悔什么呢?我覺得我做的是對的,如果我不幫助他,或許他一早上,甚至一天都要挨餓。他那么小,又穿得那么單薄,無家可歸,他比我更需要那些錢。”
故事里的小美就是個富有同情心的女孩,因為幫助小男孩,而被老師罰站了一個早上,盡管她沒有得到任何的感謝和回報,可是她卻非常開心,回到家里,就把此事告訴了爸爸媽媽。可見,當(dāng)一個人為別人付出了,幫助了別人之后,得到的是自我的肯定、是開心和快樂。
的確,我們所感受到的善良,有時像天使背部一片潔白輕柔的羽毛,讓人感覺到溫暖與希望;有時又像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寬闊厚實的胸膛,讓人感到無比的振奮,同時讓人擁有力量。
然而,積德需要修行,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行善可以使人在精神上產(chǎn)生愉悅和快樂,尤其是得到稱頌的時候,會有慰藉和滿足的感覺。實際上你在做好事和有益的工作時,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會聚精會神全身心地投入。此時此刻,你的腦海里會排除雜念和私欲,心靈得到錘煉和凈化。長期如此,當(dāng)然有利于身心健康和養(yǎng)生。平素人們都說德行,何為德?何為行?德是個人的高尚情操,是先天品賦,但并非所有的人生下來就具備好的品性,故需要后天扎扎實實地修行,也就是行,所以德需要行,才能為善,不然的話,德就是一個空洞的東西,未能為善的德只能是偽善。行是行為,善是無私,行為的無私就是行善,積德是行善的必然結(jié)果,與對方?jīng)]有關(guān)系,利于別人的行為與思想就是善!
可見,善良從來就與正直、愛心、悲憫為伍,與邪惡、陰毒、冷漠為敵。清澈的水來自雪山之巔,人的善良來自干凈的心底。生活中的人們,當(dāng)我們懷著一顆真誠之心善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時,我們收獲的也是真誠與善良,當(dāng)然,還會有濃濃的愛!
上一篇:和誰做朋友,讓孩子自己決定
下一篇:圍城中的你如何抵抗婚外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