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也不要為自己找懈怠的理由
人有強弱之分,更普遍的是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弱肉強食。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弱者很多時候并不是努力充實自己,讓自己變強,而是花費太多的時間抱怨,抱怨命運的不公。他們可能不明白,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能力強才是硬道理。既然我們沒有辦法選擇社會環境,為什么我們不選擇改變自己呢?因此,我們與其去抱怨,不如努力提高自己,為自己在未來的競爭中處于優勢而提前練好基本功,這才是正道。功都不想練,卻想能夠成為贏家,天下有這么好的美事嗎?
所以,我們需要記住的是,在如今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面對壓力,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要為自己找懈怠的理由,而應該勤奮努力,朝更高的目標奮進。
有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比賽就獲得了冠軍,而且還打破了世界紀錄。
當他沖過終點時,記者蜂擁而上,不斷地追問:“你怎么會取得這么好的成績?”
年輕人氣喘吁吁地回答:“因為我的身后有一匹狼。”
所有的人聽后都驚恐地回頭張望,但并沒看到他身后有什么可怕的東西。
這時他繼續說:“3年前,我在一座山林間訓練長跑,每天凌晨教練喊我起床練習,盡管我用盡全力,也總是沒有進步。”
“有一天清晨,在訓練途中,我忽然聽到身后傳來狼的叫聲,剛開始聲音很遙遠,可是沒幾秒鐘就已經來到我的身后。當時我嚇得不敢回頭,只知道拼命奔跑逃命。那天我的速度居然是最快的。”
年輕人頓了頓,又說:“回來后教練跟我說:‘原來不是你不行,而是你身后少了一匹狼!’我這才知道,原來根本沒有狼,是教練偽裝出來的。從那以后,只要訓練時,我就想著自己身后有一匹狼正在追趕,包括今天的比賽,那匹狼仍然在追趕著我,我必須戰勝它!”
我們每個人都和這位年輕人一樣,有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可是,我們的身后有“狼”嗎?這只狼實際上就是壓力。如果在人生路上毫無壓力、過于安逸,那么,我們注定平淡、碌碌無為,如果有只“狼”在我們身后追趕著我們前進,我們勢必會攀上人生的高峰。
生活中的人們,可能現在的你每天為生活奔波,生活、工作壓得你喘不過氣來,你開始抱怨生活、抱怨上司、抱怨家人。而其實,有壓力,才有動力,壓力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痛苦和沉重,還能激發我們的潛能和內在激情,讓我們的潛能得以開發。如果說,人一生的發展是不易反應的藥物,那么壓力就是一劑高效的催化劑。它不是鼓勵你成功,而是逼迫你成功,讓你沒有選擇不成功的余地。它帶給人的,不僅僅是痛苦,更多的則是一種對生命潛能的激發,從而催人更加奮進,最終創造出生命的奇跡。
1967年夏天,美國跳水運動員喬妮·埃里克森在一次跳水事故中,身負重傷,除脖子之外,全身癱瘓。喬妮從此被迫結束了自己的跳水生涯,離開了那條通向跳水冠軍領獎臺的路。她曾經絕望過。但最后,她擺脫了頹廢,開始冷靜思索人生意義和生命的價值。
喬妮領悟到:我是殘了,但為什么不能在另外一條道路上獲得成功?她想到了自己中學時代曾喜歡畫畫。于是,這位纖弱的姑娘變得堅強起來了,她撿起了中學時代曾經用過的畫筆,用嘴銜著,練習開了。她常常累得頭暈目眩,汗水把雙眼弄得咸咸地辣痛,甚至有時委屈的淚水把畫紙也淋濕了。
好些年頭過去了,喬妮的辛勤勞動沒有白費,她的一幅風景油畫在一次畫展上展出后,得到了美術界的好評。
喬妮又想到要學文學。因為曾有一家刊物曾向她約稿,要她談談自己學繪畫的經過和感受,她用了很大力氣,可稿子還是沒有寫成,這件事對她刺激太大了,她深感自己寫作水平差,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學習。
是什么讓喬妮·埃里克做到了在人生快進入絕望的時候重拾信心呢?是什么讓她做到了再次找到人生的價值呢?一個剛毅的人就好像為自己尋找到一個心靈的保護傘,有了這個保護傘,他都是無懼的。人生的路并非一帆風順,有失才有得,有大失才能有大得,如果沒有承受失敗考驗的心理準備,闖不了多久就要走回頭路了。
縱觀歷史,你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成功者無一不是戰勝失敗后才獲得成功的。事實上,人的意志力是強大的,可能我們對于自己能夠變得多么堅強都毫無概念!大多數的人能夠承受超過我們所認為的壓力。每一個人都有無限的潛能,但除非你知道它在哪里,并堅持挖掘它,否則毫無價值。世界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帕柏羅卡沙成名之后,仍然每天練習6小時。有人問他為什么還要這么努力。他的回答是“我認為我正進步之中”。
當然,凡事都有度,我們也要將壓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因為人生就好像一根弦,太松了,彈不出優美的樂曲;太緊了,又容易斷裂。唯有松緊合適,才能奏出舒緩且優雅的樂章。適當的壓力,不僅是我們成長的必備養分,也是成就我們亮麗人生的重要元素!
上一篇:控制住欲望,才能擁有知足常樂的人生
下一篇:是等待還是放棄,要理性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