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精于勤,不懈的努力是成功的緣由
猶太人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全球有1500萬的猶太人,占全世界總人口的0.3%,可是,他們獲得諾貝爾獎的比例卻是其他民族的100倍。美國有560萬猶太人,占美國人口的比例只有1.9%,但是,排名前400名的美國富翁中,有100名是猶太人。這些似乎都印證了猶太人的聰明。
但是,說某個民族的人生來就比其他人更聰明,不僅是荒謬的,而且是沒有任何根據的。如果仔細研究就會發現,猶太人之所以擁有如此多的榮譽,完全是因為他們的勤奮和執著。也正因如此,他們會比其他民族的人更容易成功。
猶太人喜歡專注于一個個狹小的領域,他們一般都勤奮地專攻自己所熟悉的領域,而且非常執著,因此七八十歲的老猶太科學家依然會獲得諾貝爾獎。他們的一生都在勤奮地耕耘自己的事業,所以成功才會屬于他們。
赫伯特·查爾斯·布朗1912年出生在倫敦一個手工制造金飾品的猶太家庭,他父親為了躲避排猶,把家遷到了美國的芝加哥,并在那里經營一家小五金店,日子過得不算富裕。布朗的父親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按猶太民族的方式教育孩子長志氣、努力上進……后來,又傾其所有供他上學。小布朗十分用功,放學后還堅持學習,家里沒有電燈,于是他就到路燈下學習。下雨的時候,就打著傘在路燈下學習。他的學習成績進步得很快。布朗14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于是他不得不退學來經營五金店,可是他還是一直在堅持自學。母親知道他想學習,于是就在他17歲的時候,讓他去讀了高中,雖然他已經三年沒有上學了,可是他依然憑借自己的勤奮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賴特初級學院。在大學期間,他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教授十分看好他,并一直指導他學習,還建議他去芝加哥大學學習。對于一個窮孩子來說,這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因為他需要一邊打工一邊讀書,只有靠獎學金才可以上學。后來,他果真憑借優異的成績獲得了獎學金,進入了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布朗進入芝加哥大學以后依然十分勤奮,僅用了9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大學4年的全部課程。大學畢業后,由于他的勤奮刻苦,他成了著名化學家斯蒂格利茨的助手。他一邊工作,一邊讀研究生,僅用一年時間就獲得了碩士學位,又在第二年得到了博士學位。后來,憑借自己的勤奮以及在有機硼方面作出的獨特貢獻,1979年,他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人必須經過勤奮努力才能在某方面獲得成功,布朗就是憑借自己的勤奮才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成績。一個人無論天生再怎么聰明,如果自己不注重后天的學習,天分終究會在某天消失。而一個人無論天生再怎么普通,只要有勤奮的精神和毅力,將來也會獲得驕人的成就。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小時候曾被老師認為是笨學生,可是他后來取得了物理學上的重大成就。他的至理名言是:“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猶豫地選擇勤奮,它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許多成功人士一直在用他們的親身經歷向我們闡述著這樣一個道理——人如果想取得超常的成績,非得付出超常的努力不可。如果你想取得成功,就要比別人更加勤奮。猶太人的生存方法之一是培養勤奮的習慣。在猶太人的家庭里,父母往往非常注意培養孩子勤奮的習慣。猶太人認為,對于勤奮的人,造物主會給他們最高的榮譽和贊賞;而那些懶惰的人,造物主不會給他們任何禮物。
猶太人對于勤奮的理解和我們不一樣,在他們眼中,勤奮并不是一味地吃苦,他們認為這是不能產生多少作用的蠻干。他們認為,老板可以自己不勤奮,但是他應該能讓他的員工勤奮。所以就算是要勤奮,他們認為那也應該是能產生巨大價值的勤奮,而不是一味地埋頭苦干。很多成功的商人在最初創業的時候,都是靠勤奮才成就一番事業的。在成就事業之后,他們也會勤奮,只是這種勤奮,會更多地用在管理等其他統籌方面的工作上。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勤奮是猶太人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沒有勤奮的努力,也許就沒有今天猶太人的輝煌成就。
上一篇:不耍聰明,只走心
下一篇:交往適度定律——對別人過度示好,反而降低了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