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立職業目標,讓心靈先到達那個地方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個用心做事的員工,在全面了解自己適合做什么,應該做什么,能做什么之后,應盡早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讓心靈先到達那個地方,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來,你就只需沿著心靈的召喚前進就可以了。
當初步確定自己的職業錨后,下一步就應該進行職業定位和設定職業目標。如果沒有目標,在工作中則很容易失去方向,甚至放棄已有的努力。如果目標不準確,我們將會多走很多彎路,甚至會出現南轅北轍的遺憾和尷尬。
哈佛大學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關于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調查的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都差不多的大學畢業生。調查的結果是這樣的:
27%的人,沒有目標;
60%的人,目標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
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以后的25年,他們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25年后,學校再次對這群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是這樣的:
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的實現,成為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
60%的人,他們的生活與工作安穩,但都沒有什么特別的成績,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
剩下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肯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其實,他們之間的差別僅僅在于25年前,他們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而另一些人則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人人都向往過好日子。實際上,想要美好的“大生活”,首先要規劃大目標,其中對目標的堅持是夢想成真的保障之一。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經說:“如果你打定主意要做一件事情,那么宇宙萬物都會幫助你的。”所以你想要實現愿望的程度很重要,很多人想過得更好一點,想讓自己的父母以自己為榮,卻最終沒有實現,那是因為你內心的渴望不夠強烈,當你一定要得到一個東西的時候,就一定能得到。
里根生長在一個極其普通的家庭,父親是個皮鞋推銷員,全家4口人只靠父親一人的工資維持生活。在里根上小學時,父親又被解雇,家里快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這種家庭環境培養了他獨立的意識,他知道家里艱難,從不向父親伸手要錢。為了繼續上學,13歲的里根每周六下午和周日都去附近的建筑工地當臨時工,搬磚、推土、運水泥,積攢學費。周日干10小時才掙35美分。他餓了啃面包,渴了喝自來水。別的同學在看電影、旅游,而他卻在工地上流汗。他曾做過公園里的業余救生員,還在學校食堂里刷碗、洗盤子、掃地。在中學和大學期間,他完全是靠半工半讀走過來的。生活的艱辛磨煉了里根的意志,培養了他的信心,也使他產生了出人頭地的強烈愿望。
21歲里根完成了在尤里卡學院的經濟學和社會學的大學課程。在他成為總統之前,他還做過救生員、報社專欄作家、電影演員、電視節目演員和勵志講師,他只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但他立志要當總統,并相信一定可以成為總統。經過18年不屈不撓的努力,經過一次次競選的失敗,終于在69歲(這是個大多數人都在享受悠閑退休生活的年齡)時成為美國歷史上年齡最大的總統。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第一位任滿兩屆的美國總統,他也是20世紀80年代世界舞臺上的風云人物,當他離開白宮時,支持率之高創下美國歷屆總統之最。
有目標的人可以不停地向前奔跑,克服種種艱難困苦,實現自己的理想。美國第40任總統——羅納德·里根就是這樣一個充滿自信、有遠大抱負和目標規劃的人。他靠著不懈的努力與奮斗,戰勝種種艱難和困苦,他的名字被銘刻在世界歷史的長卷上。
20世紀50年代,美國洛杉磯郊區有一位清貧的農家少年。每當閑暇時,他總要拿出祖父在他8歲那年送他的生日禮物——一幅已被摩挲得卷邊的世界地圖。他的目光一遍遍瀏覽著地圖上標注的城市,思緒也隨之縱橫馳騁。
15歲那年,這位少年寫下了他氣勢不凡的計劃——一生的志愿:“要到尼羅河、亞馬遜河和剛果河探險;要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扎羅山和麥金利峰,駕馭大象、駱駝、鴕鳥和野馬;探訪馬可·波羅和亞歷山大一世走過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樣的電影;駕駛飛行器起飛降落;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譜一部樂曲,寫一本書;擁有一項發明專利;給非洲的孩子籌集100萬美元捐款……”
他洋洋灑灑地列舉了127項人生的宏偉志愿,并從此開始了將夢想轉變為現實的漫漫征程。那是一場壯麗的人生跋涉,也是一場異常艱難的生命之旅。一路風霜雨雪,一路意氣風發。一個個近乎空想的夙愿,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到2001年1月為止,他在經歷了死里逃生和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后,已經完成了108個目標。
他就是著名的探險家約翰·戈達德,也是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的會員和紐約探險家俱樂部的成員。有人驚訝地問他是憑借著怎樣的力量,把那么多的艱辛都踩在了腳下,把那么多的險境都變成了攀登的基石?約翰·戈達德微笑著回答:“我總是讓心靈先到達那個地方,隨后,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來,就只需沿著心靈的召喚前進就可以了。”
“讓心靈先到達那個地方。”實踐證明,任何一個有成就的人,無不是在不同歷史階段實現自己目標的過程中,即實現自己職業生涯計劃中成為名家的。
貿易巨子J·C·賓尼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心中有目標的普通職員,會成為創造歷史的偉人;一個心中沒有目標的人,只能是個平凡的職員。”我們要把目標定成遠處山岡上的一棵樹,雖然腳下沒有一條筆直的大道通向那棵樹,但只要不放棄,只要堅持努力,就一定能走出一條路,到達那棵樹,摘取成功的果實。
上一篇:用心經營自己的學習力
下一篇:突破思維定式,敢于打破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