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遇不造人,是人造境遇
2003年7月,英國廣播公司痛苦而又熱切的向外界宣布,羅曼·阿布拉莫維奇——一個俄羅斯人購買了英國足球超級聯賽的切爾西足球俱樂部。英國廣播公司當時的商業編輯杰夫·米德爾對這次收購極其興奮,他毫無隱諱地告訴全國民眾,阿布拉莫維奇,俄羅斯最富有的人之一,購買了債務纏身的切爾西足球俱樂部。
暫且不說阿布拉莫維奇如何從一個體弱多病的孤兒變成一個腰纏萬貫的富翁,我們來看看他收購切爾西足球俱樂部后給英國足球帶來的變化:從2004年開始,切爾西足球俱樂部奪得了三次英國足球超級聯賽冠軍,兩次歐洲聯賽杯?冠軍,三次足總杯?冠軍,還拿下了兩次慈善盾冠軍。可以說阿布拉莫維奇以一己之力改變了英國足球的歷史。
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的主人。”
偉人說:“要么你去駕馭生命,要么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佛說:“物隨心轉,境由心造。”
三種說法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境遇不造人,反而是人在造境遇。你所過的生活,取決于你的心態。
很多人過不上好日子,就抱怨說自己不適應這個社會。不適應,真的可以成為推脫的理由嗎?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就必須學會適應,適應母乳,適應家庭,適應學校,適應同學,然后要適應同事,適應工作……如果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一味的抱怨不適應的話,那么要想有一番作為,簡直是癡人說夢。其實,從不適應到適應是一個尋找的過程:可能是去尋找寬容與忍耐,可能是去尋找新的生活目標,可能是去尋找安逸的思維和心境。于是,在工作上和生活中你開始重新追求新知識、掙脫舊我;純潔心靈、升華自我。從不適應到適應也是一個自我改變的過程:可以讓自己變的善于接物,處變不驚,使你擁有了應對人生漫長旅途上的崎嶇和坎坷的能力。
大城市是很多年輕人向往的地方,一個又一個的年輕人前赴后繼的去大城市掘金,希望能拼出一塊自己的立足之地。1995年的春天,小剛只身一人來到深圳發展,期望能在這個充滿機遇的都市里實現自己的夢想。
小剛以為可以很快找到輕松又高薪的工作,但事與愿違,他一再地受挫一再地被拒絕,不僅連面談的機會都沒有,最后身上連一分錢都沒了。
小剛只能露宿深圳的街頭,初春的深圳還很冷,更深露重,小剛一個人蜷縮在地下通道一個賣唱的女孩旁邊,落魄而邋遢的模樣一如街角的乞丐。
這時,有個路過的婦人同情地丟給小剛一塊錢鈔票,當他準備伸手撿起來時,沒想到旁邊的女孩,居然搶先一步撿起了鈔票。
小剛一看,氣呼呼地喊道:“這是我的!”
沒想到女孩完全不理會小剛的怒罵,繼續彈起吉他唱起歌來。小剛生氣地站了起來,與女孩爭執,女孩一副義正詞嚴的樣子,質問說:“你憑什么拿這個錢?那位婦人給錢時又沒有點明說是給你的,再說了人家為什么要給你錢?難道你是乞丐嗎?”
這時,女孩冷笑了一聲,斜睨著小剛說:“這樣吧,如果你承認自己是乞丐,我就還你這一塊錢。”
“我是乞丐?我怎么會是乞丐?”小剛認為女孩故意在嘲諷他,為了捍衛尊嚴,他只有選擇放棄。
當小剛準備轉身離開時,女孩卻叫住了他:“我知道你已經餓壞了,這樣吧,我彈吉他,你來唱歌,十分鐘內賺到的錢都歸你,如果你會彈吉他的話更好,我把吉他借你,好不好?”
小剛回頭看了看女孩,以為她又想玩什么花招,卻見女孩滿臉誠懇地說:“我沒有跟你開玩笑,這個接受和這一塊錢不同,因為,一個是‘施舍’,一個是‘靠自己的力量’.”
小剛一聽,心頭一震:“我要靠自己的力量掙錢!”
于是,女孩彈吉他,小剛唱歌,十分鐘他們賺得了三塊錢。雖然只有三塊錢,但是用它買來的兩塊面包,滋味卻是前所未有的。???
狼吞虎咽吃完兩塊面包后,小剛吞吞吐吐地向女孩提出了一個請求:“我以后能不能和你搭檔,我唱歌你彈吉他,我們可以去酒吧表演。”女孩微微一笑,點了點頭。
從此,深圳的酒吧里,多了一對唱歌的搭檔,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好評不斷。幾年之后,人們再見到這對年輕人時,他們不僅成了夫妻,而且自己開了一家酒吧。
由此可見,境遇不造人,而是人造境遇。小剛之所以從一個因為饑餓而為一元錢跟女孩爭執的窮酸小子成為擁有一家自己的酒吧的成功人士,關鍵是女孩的那句“靠自己的力量”及時點醒了他,使他意識到只有依靠自己,憑自己的實力去打拼,才能安身立命,才能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才能夢想成真。
偉人也好、普通人也罷,人生路都不會是萬馬平川,都會遭遇到一些坎坷或災難。人生之路充滿著艱險,如何面對和處理這些艱險,是一個嚴酷的課題。是破繭而出還是作繭自縛,是臣服于所謂的宿命還是沖破命運的障礙,這是人類需要永恒面對的課題。面對生命里紛繁的糾纏時,要保持樂觀的心態和向上的精神。俗話說的好:“適者生存,境遇不造人,是人造境遇。”千萬不要讓自己被周遭的環境所左右,要堅信自己可以乘風破浪,沖破黑暗。
有一家縫紉廠,由于經濟效益不好,決定裁掉一批工人。在這一批下崗人員里有兩位女性,都四十歲左右。一位是工廠的設計師,碩士出身;另一位則是普通的縫紉女工。女設計師接受不了被辭退的結果,她憤怒過,哭過,也吵過,但都無濟于事,因為工廠的裁員數目還在不斷地增加,別的設計師也開始下崗了。盡管如此,她的心里仍不平衡,她覺得她是專業設計師出身,文憑又高,結果卻下崗,命運對她太不公平了。長期的抱怨讓她患上了憂郁癥,她開始整天把自己關在家里不愿見人,沒過多久她就郁郁寡歡地離開了人世。普通女縫紉工的心態和女設計師卻截然不同,她很快就從下崗的陰影里走了出來。她想到別人既然沒有工作能生活下去,自己肯定也能生活下去,而且一定要比以前生活得更好,她心平氣和地接受了現實。她跟親戚借錢租了個小鋪面,做起服裝加工。由于技術本來就好,再加上她想法比較新穎,做出來的衣服總是很快就銷售一空。她這些想法以前在工廠都是不被認可的,現在她得到了自由發揮的空間和機會,越做越游刃有余,她的小鋪面也越做越大,半年后她就賺回了本錢。5年后,她有了自己的服裝公司,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企業家。
一個是高學歷的設計師,一個是智商一般的普通女工,她們曾面臨著同樣的困境——下崗,但為什么她們的結局卻迥然不同呢?原因就在于心態不同。正如一位心理學家所說:心態是橫在人生路上的雙向門,人們可以把它轉到一邊進入成功,也可以把它轉到另一邊進入失敗。
無論在什么境遇下,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坦然面對生活賜予我們的一切。以寬容、樂觀、積極的心態堅強面對挫折與困難,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目前的境遇,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的境遇一定會成為你向往的那樣。正所謂,境遇不造人,是人造境遇。
上一篇:辦公室里只有兩種人,主角和龍套
下一篇:大多數焦慮都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