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的開始勝過無望的等待
很多時候,我們的理想,就像山頂的那面旗幟一樣遙不可及,因為我們的位置處在山腳下,和那面旗幟相隔萬里。于是,很多人遙望著那面旗幟,會不停地嘆息,他們踟躕不前,在等待中遙望,在渴盼中蹉跎。他們等待的是天上掉下來的機遇,能夠載他們飛向山頂;他們渴盼的是一條通天的大道,能夠讓他們不費吹灰之力跑上山頂。事實上,山不會向你走來,山頂不會向你靠近,你能夠做的,就是從現在開始,低頭爬山,哪怕你選擇的道路荊棘叢生,哪怕你選中的道路南轅北轍,哪怕你根本就沒有找到路,只是摸索著巖石向上攀爬,都比站在山腳下,無望的等待要好得多。成功不是等來的,糟糕的開始勝過無望的等待。
我們來看一個關于微軟公司的故事。
對于大多數電腦用戶來說,最熟悉的操作系統就是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微軟在全世界耳熟能詳,是因為于它在單機操縱系統市場上,占據了龐大的份額。而WINDOWS的質量和性能呢?要說功能穩定,WINDOWS比不過LINUX操作系統;要說外感超炫,WINDOWS比不過蘋果的MAC操作系統。可為什么,后兩者在單機市場操作系統的市場份額爭奪戰中,最終還是敗下陣來?因為微軟起步早,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微軟就鎖定了個人電腦業務,從早期的DOS操作系統,到圖形時代的窗口系統,微軟都不遺余力地全力推廣,盡管WINDOWS操作系統粉墨登場之時,有好多人指責它界面不夠美觀,性能不夠穩定。但它作為第一個圖形界面操作系統,被很多人采用了。也正因為它有太多的不足,所以大家開始想方設法去美化它,用新的軟件去配合它,添加各種程序去完善它。終于有一天,大家都離不開WINDOWS了,甚至大家都把它看成了通用的習慣的電腦操作系統。所以,微軟的成功,就是決不等待,哪怕是糟糕的開始,也一定要捷足先登。
人生就要有點微軟精神,決不無望等待。盡管第一步,我們可能很糟糕,很無奈,很郁悶,甚至很受傷,但如果沒有這些糟糕、無奈、郁悶和傷痛,你有如何知道你曾經的幼稚曾經的單純曾經的簡單曾經的無序,不能夠適應這條上山的道路呢?要知道,不要害怕糟糕的開始,挫折不是來阻擋我們的,而是來幫助我們成長的。
當然,人生也需要等待,成功不能一蹴而就,等待也是必然的過程,但這份等待,決不能是無望的等待,無望的等待是精神的自戮,是希望的閹割。等待要有時限,等待要有希望,等待并不僅僅是等待,我們也要在等待中“臥薪嘗膽”。越王勾踐在被吳國打敗后,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終以三千越甲吞并吳國,勾踐的等待是有目標,有策略,有行動的。只有這樣的等待,才是真正有效的等待。什么都不做,只是眼巴巴地盯著山頂的旗幟,哀嘆前途渺茫,這樣無望的等待,毀滅的是激情,消耗的是生命,淹沒的是人生。
一位中國碩士生到美國去參加一家公司的選拔。經過層層篩選后,他與另一位青年脫穎而出。公司主管告訴他們,公司需要自理能力很強的人,比如要會開車。另一青年無奈地搖頭表示不會開車,但這名碩士生卻毅然回答“我會開車”。其實,他根本就不會開車,也根本沒摸過車。3天后復試,可那天早上,他卻竟然開著朋友的車去參加了復試。原來,他在這3天里,他迅速請人教他學會了開車,雖然他只是初識車技的皮毛,并且一路上開得歪歪扭扭,在公司的停車場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泊進了車位。但他卻因此贏得了復試考官的好感,因為,他是開車來復試的,他,會開車。而另一個青年,最終只是搖搖頭,憤然地說,“你們的要求太苛刻,等我學會了開車,學會了打高爾夫球再來面試吧”。
人生的機遇就那么多,再糟糕的開始,也已經開始;人生的道路總那么長,再無望的等待,就不再有成功的可能。無望的等待中,不會有奇跡發生,只在河灘上沉思,永遠也得不到珍珠。
有人將無望的等待當成執著,比如那些情癡的人。李碧華《胭脂扣》中的如花,總是相信與她一起殉情的十二少會回來找她,結果,她等來的,竟是一個遲暮的老人。所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可如果對方真的是一個等不到的人,你所期盼的真的是一份不可能的愛情呢?你干嘛還要空耗生命?人生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還很多,為什么要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熱血潑灑在無望的等待中?雖然,糟糕的開始會讓你一時看不到希望,會讓你暫時更加迷惘,但是你至少已經有了新的開始,機遇不會從天而降,你不向前走,就不會迎面遇到愛。
美國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試驗,他們在兩個玻璃瓶里,各放進5只蒼蠅和5只蜜蜂,然后將玻璃瓶的底部對著有亮光的一方,開口朝向黑暗的一方。幾個小時之后,科學家發現,5只蒼蠅全都在玻璃瓶后端找到出路爬了出來,而5只蜜蜂則全都撞死在有光亮的瓶底上。從小時候起,我們就接受了追求光明的教育,老師和家長都告訴我們,一定要走光明大道,于是我們自覺不自覺地成為了一只只執著的蜜蜂,在生活的溝溝坎坎面前,哪怕是無望的等待,也要朝向光明。其實,很多時候,光明不過是假象,何苦以死相拼繼續無望的等待?希望遙不可及的時候,不妨做一只蒼蠅,給自己一個四處亂撞的機會,哪怕糟糕的開始,也勝過無望的等待,哪怕四處亂撞,也總會找到一個縫隙,鉆出困境,飛上屬于自己的天空。
世界上有很多人,夢想環游世界,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不是說沒時間,就是說沒有錢。其實最大的原因,不過是他們在無望的等待中消耗了所有的信心和能量。2008年,美國著名視頻網站YOTUBE上一段叫“哈丁環球游行的歡樂時光”的視頻,它榮登美國《時代》雜志年度十大最受歡迎的視頻,視頻中的“傳奇”人物,是32歲的馬特哈丁。馬特是一名游戲設計師,他有著這個地球上很多人都有的夢想——“環繞地球一周”。于是,馬特在2003年辭職,開始環游亞洲各地,開始根本就不順利,他常常遭遇經濟危機和語言不便。但他踏出了“千里之行”的第一步。一路上,他拍下簡短的視頻,記錄自己在河內的狂歡時光,這個視頻剪輯一經在網上傳播,便為他獲得了一些旅游公司的旅行贊助。從此,哈丁就一步步開始環繞地球,他花了14個月,訪問了42個國家,和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相識、相遇,一起快樂、分享幸福。
不要把希望都慷慨地寄托在等待上,那是一種慢性自殺。還記得耐克那句“Just Do it”的口號嗎?馬上行動!對,哪怕是糟糕的開始,也要馬上行動!不要再無望地等待了!我們不是隱居在渭水之濱的姜子牙,能夠知曉未來一定有周王來“上鉤“。我們不是能描繪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的鐘子期,琴師伯牙不會找到我們。所以,我們不能夠無望地等待。雖然,我們的開始可能很糟糕,但是,總比無望的等待,更近一步接近成功。
上一篇:粘液質氣質類型的幸福密碼
下一篇:勝利遲早都屬于有信心的人:杜根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