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錯誤,都是在絕對正確的信念下鑄就的
人類的過度自信或者說是自負由來已久,從遠古時期開始,人類就幻想著上與天齊。《圣經·創世紀》第11章里記載了人類建造巴別塔的事跡。巴別塔,亦稱通天塔,是人類企圖建造的通往天堂的高塔。上帝為了阻止人類的行為,就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彼此溝通不了。人類的計劃因此失敗,從此各奔東西。看來,上帝也不情愿他創造的人類如此自負。
很多時候,我們都很武斷地相信自己的直覺,認為自己非常了解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其實不然,很多時候,我們根本無法捕捉變化的全部。許多心理學研究顯示人們傾向于對他們的判斷過分自信,殊不知,所有錯誤都是在“絕對正確”的信念下鑄就??的。
在美國,購買一臺打印機,原價是80美元,商家給顧客兩個選擇。一種是當場打折,折扣率為5%,也就是只需花76美元就可買到打印機;第二種是通過郵購返券的形式,就是當下還是以80美元買下打印機,只要在購買后的三個月內將相關憑證寄給商家,就可以得到25%的折扣返利,也就是說買打印機只需花60美元即可。如果兩種路徑擺在你面前,你會選哪種?沒猜錯的話大多數人都會選第二種吧?那對商家來說哪一種路徑讓他們更賺錢呢?答案也是第二種。
沒錯,這不是瞎說,這是統計調查數據后得出的結果。面對這種20美元上下的返利,真的在購買后三個月內把憑證寄回給商家的客戶只有7%左右。因為給出的期限很長,很多人認為反正有的是時間做這件事,不如先放一放,結果一放就徹底放忘了。
從這個現象中,我們不難發現,人們往往只看到對自己有利的信息,然后就非常樂觀地相信自己的判斷,并自始至終地認為自己的判斷是對的。而最終,他們也吃虧在自己那“絕對正確”的判斷上面,很諷刺,不是嗎?
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它告訴我們,很多人在觀察事物的時候,會本能地相信自己看到的是事物的全部而非局部,并且自信地認為自己注意到了整個過程中的任何變化。這種自信,導致他們在行動中過于相信自己,即使命運之神發出警示,他們都認為那不過是命運在跟他們開玩笑罷了。
普利策新聞獎得主約瑟夫·哈里南提醒我們:99%的人過度自信,這是我們犯錯的根本原因。
澳大利亞政府1957年開始規劃建設悉尼歌劇院,他們預計會在1963年完工,預算造價是700萬美元。但是悉尼歌劇院一直拖到1973年才完工,造價更是高達1億200萬美元。著名的心理學家布勒·格里芬和羅斯從這件事得到啟發,就給很自信的心理系學生們出了一道題:讓學生們盡可能準確地估計完成一篇論文所需要的時間,預測包括完成論文所需要的平均時間、順利完成所需要的時間以及遇到困難完成所需要的時間。學生們估計,完成一篇論文平均需要34天;如果一切順利,完成論文需要28天;如果進展不暢,完成論文需要49天。那結果怎么樣呢?這些學生完成他們論文的平均時間竟然長達56天。就算與他們自己預測的最困難境況相比,這個時間都超出了,毫無疑問,這些學生過于自信了。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過度自信的表現,行為經濟學家稱之為“規劃誤區”,試想如果生活中我們總是這般過度自信,那我們釀成的錯誤將是何等的驚人。在投資炒股中過度自信造成的危害最為明顯。股票技術分析之父查爾斯·道曾經說過:“過度自信在華爾街所造成的失敗,多于其他錯誤觀點的總和。”研究發現,在美國股票市場上,交易越是頻繁,損失就越大。1987年,投資者對標準普爾指數500家公司的年投資交易成本占到這些公司年收益的17.8%,與此同時,卻只有少數投資經理人能夠實現投資回報在標準普爾500指數之上。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他們都過于自信,從而沒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和觀察,因此他們在金融市場上頻繁地進行交易。投資者們過于相信自己的金融知識和判斷,他們自信自己了解市場的走向;他們相信自己能夠看準哪支股票會漲,哪支會跌。
著名翻譯家馮克利先生曾翻譯過奧地利著名經濟學家哈耶克的名著《致命的自負》.給書作序時馮克利寫道:自從啟蒙時代以來,人類在自然科學和技術的運用上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哈耶克從這種進步中卻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潛在危險,即每個科學領域所取得的成就,都在對人類的自由不斷形成一種威脅,這是因為它加強了人類在判斷自己的理性控制能力上的一種幻覺,即他所說的“致命自負”。
過度自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負,是千萬要不得的。一位外科主任給一位患腹腔晚期腫瘤的病人做手術,手術期間病人曾兩次出現心力衰竭,經及時搶救后又恢復了正常。助手和護士們都勸主刀的外科主任暫停手術進行觀察,但該主任固執己見,手術只好繼續進行。結果病人的心臟第三次出現衰竭現象,還沒來得及搶救就死亡了。不難發現,外科主任手術時完全處于過度自信的狀態,他相信憑借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可以與第一次、第二次一樣,當病人出現心力衰竭時能輕松地控制住。但結果呢?結果是第三次心力衰竭直接導致了病人的死亡,外科主任因為自己的過度自信而釀成了醫療事故。
無數的事實擺在眼前,告訴我們過度自信往往會釀成慘劇,但是我們就是無動于衷,就是不以為然。自信過度膨脹的時候,我們會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不切實際地夸大自己的優點、成績和長處,盲目地相信自己的承受能力和行動能力。以至于根本不會預料到自己的這種過度膨脹的自信會給自己帶來無窮無盡的惡果,會讓自己的心底留下永恒的遺憾。
因此,正確看待自己,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上一篇:態度比能力更重要。
下一篇:找一種方式讓自己身心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