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長時間地吃苦,才有長時間的收獲
生活中的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都希望成功,成功是人們追求的永恒目標,但無論你選擇什么目標,你都要有勇氣,要勇往直前,在這條路上,你不但要擁有堅韌和耐心,還要做到放眼未來,堅定必勝的信念,這樣即便再苦、再累,也會勇敢地與困難拼搏,最終一定能有所成就。人們常說,成大事者,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勝利只屬于堅持到最后的人。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他們有堅忍不拔的毅力,能看到困境中的希望,并把失敗化作無形的動力,從而最終反敗為勝。
我們不能否認一個事實,很多人都經歷著種種苦難,遭受著種種挫折和打擊,這的確是人生的不幸。可是,人們也驚奇地發現,無數杰出的成功者都是從苦難中走出來的,正是苦難成就了他們,苦難對于他們來說,是上天的一種恩賜。
格哈德·施羅德出生在一個工人家庭,小時候,父親在遠征蘇聯的戰爭中犧牲,施羅德兄妹五人與母親相依為命。有一段時間里,他們住在一個臨時搭建的收容所里,盡管母親每天工作長達14個小時,但仍然不能滿足家里的開支。年僅6歲的施羅德總是安慰母親:“別著急,媽媽,總有一天我會開著奔馳來接你的。”
逐漸長大的施羅德進了一家瓷器店當學徒,后來又在一家零售店當學徒,在1963年,施羅德加入了民主黨。在之后的10年里,他讀完了夜校和中學,后來到格丁根通過上夜大來攻讀法律。大學畢業后,他獲得了律師資格,成為了一名律師,不久之后,他當選為社民黨格廷根地區青年社會主義者聯合會主席。在以后的日子里,施羅德一直活躍于德國政壇,46歲那年,施羅德再次競選成功,成為薩克森州州長,就是在這一年,施羅德實現了兒時的愿望,開著銀灰色奔馳轎車將母親接走了。也許,是兒時的苦難記憶,使施羅德在人生的道路上絲毫不敢懈怠,8年之后,施羅德一舉擊敗連續執政16年之久的科爾,當選為德國新總理。
童年時期的施羅德曾在雜貨鋪里當學徒,那時他常說的一句話是:“我一定要從這里走出去!”他成功了,而且,比自己想象中走得更遠。即使,在成功的路上伴隨著困難,但是,施羅德從來沒有把困難當成一回事,兒時的記憶讓他明白:自己必須忍耐貧窮生活帶來的枯燥與痛苦,不斷地向前行,這樣才能贏得成功。
所以,不怕吃苦的人才會有所成就。在你的人生路上,也許會沼澤遍布,荊棘叢生;也許會山重水復,也許會步履蹣跚;也許,你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長時間,才能找尋到光明……但這些都算不了什么,只要你能把握自己該干什么,那么就應該勇敢地去敲那一扇扇機會之門。
也許在一些人看來,吃苦受累是失敗的表現,誠然,經歷苦難是一種痛苦,常常會使人走投無路,寸步難行,也會使人失去生活的樂趣甚至生存的希望。但目標遠大的人,都能看到苦難背后的力量,他們甚至認為吃苦是人生一種重要的體驗和千金難買的財富。
很多人之所以不能邁出人生的關鍵一步,就是因為每當他感到壓力的時候,就會一蹶不振,很難把失敗當作不斷前進的新動力。任何想要成功的人,首先要學會的就是要放眼未來,做到堅韌不拔,只有超越失敗,成功才會與你越來越近。
上一篇:只有行動起來,才是最好的珍惜
下一篇:只要一個人有欲望,這就是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