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自己明晰、獨有的身份
為了能夠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為了打造出自己堅實的品牌,擁有一個明晰的個人身份也是至關重要的,并且最終我們要盡力使自己的這個身份變得獨一無二。在現在的職場中,一些領域正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并且有進一步加劇的態勢。因此做好自身的品牌定位并努力拼搏實施至關重要。這就是說我們要有一個明晰的、可以區分于其他人的身份,告訴我們的客戶我們是什么人,我們是干什么的,如果做到這一點的話,我們就不需要再做一些特別的事情去證明自己了。
在不違反相關規章制度的前提下,探尋出自己獨特風格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不失為一個提高自己競爭力的不錯的方法。
馬休是世界著名的企業教練,也是行為改變領域的權威。在他幫助之下,許多領導者成功做出了可度量的、積極的改變。馬休至今已經同超過六十位的執行總裁進行過合作。因此,美國管理者協會將他評選為管理行業最優秀的五十位思想者和領導者之一,同時馬休還被《福布斯》雜志評為五位最優秀的企業管理教練之一,被《經濟人》雜志選為新市場商業時代最有信譽的咨詢顧問之一。是什么讓馬休在眾多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功成名就,他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世界級知名人士的品牌,最終站在行業的巔峰呢?
在企業管理的行業中摸爬滾打了近十年后,有人曾問過他:“人的本性會改變嗎?”馬休回答說:“這個問題問得好,不過我不知道答案。”正是這個問題激發了馬休的靈感,馬休意識到關于這個問題,在他這個領域目前還沒有人進行過哪怕一點研究來回答或正面解決。結合自己近十年來的工作經驗,馬休認為在現在的大部分大型企業里,確實是沒有一個工具可以衡量一些統計元素來形成一個可視的明晰的結果,最終顯示出那些曾經參加過管理能力培訓的領導人,最后是否真正取得了積極的、長期的行為方式的改變。雖然每一個參加培訓的人都能取得一定程度上的完善和提高是馬休最大的期望,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真正能夠見效的方法來對他們進行衡量。帶著解決這個問題的想法和思路,馬休開始了自己的研究,他決心開發出這一領域的專門的知識,并進一步探索和研究如何全面衡量一個領導者管理行為的長期改變。
事實上,馬休的管理培訓的過程非常獨特,他的客戶幾乎都是各大公司的高層主管,他們的行為改變的效果,在其行為改變能給公司帶來的獲益中能最大限度地體現出來。馬休將這些能給其客戶公司帶來收益的人統一稱次級客戶,首先他要做的就是區分出哪些人是自己客戶的主要次級客戶,其次是確定自己的客戶想要改變的行為是什么趨向。接下來馬休要做的就是從次級客戶那里不斷地收集整理他們的反饋信息,之后與自己的客戶分享并研究這些信息,最后和自己的客戶針對關于反饋信息的研究結果制訂出相應的行動計劃,對特定的行為特征進行改正,并安排次級客戶的后續評判。用這種方法經過持續一年的堅持嘗試,次級客戶們無一例外反饋說馬休的客戶行為有所改進。
馬休工作方法的另一個獨特之處在于,他收費的時間選擇在是等自己的客戶在經過領導能力培訓之后,確實發現了可衡量的、積極的改進和完善的結果之后。如果自己的客戶在培訓完之后沒有發現管理行為的變化,他則分文不取。這種變化的結果衡量的時間跨度是一年到一年半,也就是說即使會有收入,也要等到一年或一年半以后。這種獨特收費方式給客戶一種信任感,讓他們覺得自己對馬休的選擇是有保障的。
如果簡單地把我們想要達到的個人品牌的目標表述為“我喜歡幫助你”或“我們幫助你變得更好”就會顯得抓不住重點,過于籠統,我們的力量就沒有形成一個有力的拳頭。而就像我們剛才提到的馬休的實例一樣,如果我們仔細研究他為自己著力打造的個人品牌,我們就會發現他對自己有一個十分準確而又明晰的目標定位:我能幫助成功者實現他們心中更為長遠的目標。而更加重要的是,這也是馬休真正在實踐在努力的目標。我們必須非常謹慎,一個人不能同時做很多事情,這樣會使我們的信息獲取能力及其他能力大打折扣。幾乎沒有人敢于設計一個純粹的個人工作宗旨,就是因為如果一旦這樣做了,就會不能同時去做其他事情,只能一心按照自己的宗旨辦事。在我們的職業生涯開始之時,就應該做出不要成為多面能手的決策,我們要選擇哪些事情自己不會去做,并且當別人請自己做這些事情時,可以很明了地向對方表示:我不做。我們的信譽品牌就是通過自己制訂并尊崇一個明確的目標,決心不去做某些事情而獲得的。
同時我們的品牌身份必須是真實的,不違背自己內心的身份。同樣是馬休,當他在一個階段功成名就時,《紐約人》雜志希望能夠為他出一期專題報道。當剛得到這個消息時,馬休自己感覺非常不舒服,在他自己的印象里,他認為那些頭腦絕頂聰明的作家,一兩個月長時間的跟著自己,觀察自己的工作過程,品評鑒賞自己的工作方法,最后寫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來報道自己的生活,讓人覺得被窺視曝光一樣,而更為讓人不安的是自己在雜志出版之前根本不知道他們可能會怎么寫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但是之后,馬休就回憶起了企業管理之父彼得·德爾克曾經給予管理者們難以忘懷的訓導,在擔任彼得·德爾克基金會董事會成員期間,馬休曾經與彼得·德爾克共事過超過四十天的時間。在馬休接受《紐約人》雜志的編輯采訪時,他坦白地把心里的這段情結說了出來:“彼得曾經經常問我們的一句話就是‘誰是我們的客戶’,于是我反問自己‘誰會是這篇文章的讀者’。初始,我認為這篇文章就是寫給自己的那些客戶以及那些同行,但是最后我覺得這篇文章更應該是給予我的后代子孫們看的。這是一個讓我的后代仔細了解我的很好的機會,即使是在我去世以后。我是一個多么幸運的人,我遇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有一個才華非常出眾的著名雜志社的編輯要為我寫一篇文章來報道我的一生。假如我仍舊循規蹈矩,我想那個報道就不是真實的我了,那只是以我為藍本,經過精心改裝過后的一個不曾存在的人物。”
不可否認,印有這篇文章的雜志的出版對于馬休的名揚天下發揮了非常有利的作用。文章描述記敘了關于馬休的每一件實例,都體現出了馬休的坦誠:有馬休與那些想要得到真實反饋的百萬富翁坦誠交流的場面;有對他的宗教信仰及怎樣將這種信仰融合在工作之中的探究;帶讀者一起分享了馬休在圣地亞哥附近的家庭的快樂幸福的生活;展現出馬休是如何扮演一個慈父的形象;在書的最后,馬休表示,事實上他不需要憑借那篇文章向那些《紐約人》雜志的讀者證明什么,只是他有自己的辦事理念:從來不要試圖把自己偽裝成不真實的自我。這其中無不貫穿著他的無比坦誠。事后當有人問起,馬休說道,我不能欺騙雜志社的編輯,如果我不展現出真實的自我,相信文章是不會如此受到讀者的喜愛,而編輯也會一眼看破,我只是在這次的事情中更加學會了如何做一個真實的自己。
從一些成功人士的成長歷程可以發現,一個強有力的品牌不僅僅意味著我們可以賺到更多的錢,同時也意味著我們變得更加具有影響力,有機會去和那些更加高層更加具有影響力的人士進行生意和合作,這無疑會是一個良好的循環過程,我們最終會因為自己明晰的身份而獲得夢寐以求的成功。
上一篇:有效溝通,增強競爭力
下一篇:用冷靜和沉著化解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