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比知識更重要
知識跟智慧是兩回事。知識是無限的,窮盡一生,也學不完。智慧是對知識的運用。知識積存得再多,若沒有智慧,它們就無法被應用,發(fā)揮不了價值。所以智慧包含了知識和聰明,它是頭腦的智能,是洞察人生和實踐道德的才能,是豐盛生命、美好人生所需要的。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這樣寫道:“猶太人的數(shù)目還不到人類總數(shù)的1%,本來應該像燦爛銀河中的一個小星團那樣不起眼,但是他們卻經(jīng)常成為人們的話題,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鄙虡I(yè)、政治、學術(shù)、文化……在所有領(lǐng)域,猶太人都取得了出類拔萃的成績,那么他們成功的秘密何在呢?
如果你問猶太人:“對你們來說,什么是最重要的?”猶太人一定會回答說:“智慧?!敝腔蹃碜元q太人的宗教傳統(tǒng),智慧的觀念深深扎根在猶太人的心中,所以智慧才會在猶太人的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也造就了猶太人的成功。猶太家庭里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負責啟蒙教育的母親們幾乎都要求他們回答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了,你的財產(chǎn)就要被人搶光,那么你將帶著什么東西逃命?”
孩子們少不更事、天真無知,自然會想到錢這個好東西,因為沒有錢哪能有吃的穿的玩的?也有孩子說要帶著鉆石或者其他珍寶出逃,有了它,還愁缺啥?
可這些顯然不是母親們所要的答案。她們會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么嗎?”
要是孩子們回答不出來,母親們就會說:“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鉆石,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里,一個猶太人教育他的兒子說:“現(xiàn)在我們身無分文,我們唯一的財富就是智慧。當別人說一加一等于二的時候,你應該想到大于二?!?/p>
納粹在奧斯維辛毒死了幾十萬人,這父子倆卻保住了性命。
1946年,他們來到美國休斯敦,做起了銅器生意。一天,父親問兒子一磅銅價格是多少,兒子答35美分。父親說:“對,整個得克薩斯州都知道每磅銅的價格是35美分。但作為猶太人的兒子,你應該說3.5美元。你應該試著把一磅銅做成門把手看看?!?/p>
20年后,這位父親死了,只剩下兒子一人獨立經(jīng)營銅器店。他做過銅鼓,做過瑞士鐘表上的簧片,也做過奧運會的獎牌。
他曾經(jīng)把一磅銅賣到3500美元,那時他已是麥考爾公司的董事長。然而真正使他揚名的,是紐約的一堆在別人眼里不值分文的垃圾。
1974年,美國政府為了清理給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廢料,向社會廣泛招標。但好幾個月過去了,沒人應標。當時還在法國旅行的他聽說后,立即前去紐約,在看過自由女神下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后,沒有提任何條件,當即簽了字。
當時,紐約許多運輸公司在背后嘲笑他的這一“愚蠢”舉動。因為在紐約州,垃圾處理有嚴格規(guī)定,一個不小心就會受到環(huán)保組織的起訴。
就在一些人等著看這個猶太人的笑話時,他已經(jīng)著手組織工人對廢料進行分類。他讓人把廢銅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把水泥塊和木頭加工成底座;把廢鉛、廢鋁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最后,他甚至把從自由女神身上掃下的灰包裝起來,出售給花店。
不到3個月的時間,他讓這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元現(xiàn)金,每磅銅的價格整整翻了1萬倍。
智慧的靈光讓一個窮孩子搖身一變成為知名公司的董事長。在聰穎、精明的猶太人眼里,任何東西都是有價的,都能失而復得。只有智慧才是人生無價的財富。
思路突破
智慧是永恒的財富
猶太人說:“智慧比知識更重要。智慧是永恒的財富,它引導人通向成功,而且永不會貧窮?!睂嶋H上,知識同智慧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知識的積累可以令大腦思維更加活躍,智慧的增長讓人能夠更好地吸收知識。
擺正知識和智慧的關(guān)系
知識使人知道了許多事,使人更聰明。人們能獲得豐富的知識固然很好,但智慧更為重要,智慧表現(xiàn)在人如何正確地運用所掌握的知識。猶太民族非常看重學問,但是與智慧相比,學問也略低一籌。如果掌握了許多知識而不使用,就像在一個空房間里堆積著許多書本一樣,是沒有多少價值的。猶太賢哲曾經(jīng)這樣教導猶太人:“讀過很多書的人,如果他不會用書上的知識,仍可能是只馱著很多書本的騾子。”這種人即使有許多知識,也派不上用場。而且,知識必須為善,用知識做壞事,知識反而是有害的。猶太人認為,知識是為磨煉智慧而存在的。假如只是收集很多知識而不消化,就等于徒然堆積許多書本而不用,同樣是一種浪費。猶太人也蔑視一般性的學習,他們認為一般性的學習只是一味模仿,而不是創(chuàng)新。
所以人僅僅有知識還是遠遠不夠的。人有了知識,還應該明白如何正確地將所掌握的知識在實踐中應用,知識積存得再多,若不能正確地加以應用,這些知識就失掉了價值。所以智慧包含了知識和聰明,它是頭腦的智能,是洞察人生和實踐道德的才能,是豐盛生命、美好人生所需要的。成功的人生在于不斷地把擁有的知識有智慧地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在猶太人看來,一個有智慧的人,不僅僅是個知識分子,更是一個明事理,有忍耐、勤勞、可靠、自律、謙遜等德行的人。所以,比起知識來,猶太人更重視智慧,他們不是單純看重知道什么,而更重視在知道的基礎(chǔ)上建立什么。這樣,猶太人能夠?qū)⑾嗤闹R做出不同的應用。這就成了許多猶太人成功的秘訣之一。
知識如樹葉,它的命運總是從新生到枯黃,再讓位給來年春天新的葉芽;而智慧則宛如樹干基部的一圈圈年輪。
我們不會因為有知識而獲得財富,我們必須將所獲得的知識,經(jīng)過思考與運用化成智慧,才能創(chuàng)造出利潤。
用智慧輕松解決難題
擁有智慧,你的生活會更加有趣,更加幸福。
美國一位退休老人在芝加哥的一所學校附近買了一棟簡樸的住宅,打算在那兒安度晚年。
最初的幾個星期,他居住的地方很安靜,他也過得很舒適,并且深深佩服自己的眼光。但好景不長,不久就有3個調(diào)皮的小男孩天天在附近踢這里的垃圾桶。附近的居民深受其害。為制止他們的惡作劇,他們采用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好言相勸過,也嚇唬過他們,但效果不佳。3個小男孩該怎么踢還怎么踢。鄰居們最終無計可施,也只好搖頭輕嘆,聽之任之。
這位老人實在受不了他們制造的噪音,就想辦法讓他們離開。
于是,他出去跟他們談判:“你們幾個一定玩得很開心,我小的時候也常常做這樣的事情。你們可以幫我一個忙嗎?如果你們每天來踢這些垃圾桶,我每天給你們一元錢。”
這3個小男孩聽了心里非常高興,心想這樣以后買零食再也不用求爸爸媽媽給錢了,于是連忙點頭表示同意。之后的幾天,他們使勁地踢著附近所有的垃圾桶。
過了幾天,這位老人愁容滿面地找到了他們,說:“最近我的生意不好,收入也減少了。從現(xiàn)在起,我只能給你們每人5毛錢了?!?/p>
這3個小男孩聽到老人這么快就降低了給自己的報酬,心里有些不滿,但一想還是有錢用也就接受了,每天下午,他們繼續(xù)踢垃圾桶,可是,卻明顯沒有以前那么賣力了。
幾天后,老人又來找他們?!扒疲 彼f,“我的公司馬上就垮臺了,所以每天只能給你們兩毛五分了,行嗎?”
“只有兩毛五分!”3個小男孩齊聲喊道,“你以為我們會為了區(qū)區(qū)兩毛五分錢浪費時間,在這里踢垃圾桶?不行,我們不干了!”
從此以后,老人過上了安靜的日子。
這個幽默詼諧的小故事里,老人以逆向思維擺平了幾個愛做惡作劇的小男孩,這也是智慧的一種體現(xiàn)。其實,生活中處處都需要一點智慧。沒有智慧的生活將是一潭死水。
用智慧進行商業(yè)經(jīng)營
猶太人是天生的商人,他們的聰明才智在經(jīng)商方面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美國有一家比奇特爾國際建筑工程公司,1982年美國《財富》雜志曾刊登長文介紹,稱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公司。當時該公司年收入達114億美元。
比奇特爾國際建筑工程公司擁有長期工作人員近5萬名,另有臨時工7萬多名,年收入超百億美元。就連美國政府中一些要員也曾為該公司服務過。如美國前國務卿舒爾茨曾在該公司擔任過總裁,美國前國防部長溫伯格在該公司擔任過副總裁,美國商務部顧問斯蒂芬也曾是這家公司的總裁。它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比奇特爾公司雖是世界級的建筑工程大企業(yè),但卻是一家私人擁有的企業(yè),是一位名叫沃倫·比奇特爾的德國猶太移民在1898年創(chuàng)立的。比奇特爾剛創(chuàng)立該公司時,只是從事一些建筑維修業(yè)務。由于沒有什么資本,公司設(shè)在一間只有l(wèi)0多平方米的小房里,員工僅10多個。60多年的苦心經(jīng)營后,比奇特爾公司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從維修業(yè)務擴展到較大的樓宇建筑工程,成為一個中小型建筑企業(yè)。
1960年,沃倫·比奇特爾的孫子斯蒂芬·比奇特爾出任這家公司的總裁后,公司開始了迅速的發(fā)展。當時他才35歲,是一個有知識、有才華、有魄力的青年,上任不久,即對公司的經(jīng)營方針和管理辦法進行全面改革。經(jīng)過幾年時間,公司面貌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由一個中小企業(yè)躍升為美國的大企業(yè)。1973年,斯蒂芬·比奇特爾順理成章地接任了該公司的董事長職位。在他的管理下,公司很快發(fā)展成為跨國公司乃至世界頂尖的建筑工程大企業(yè),讓世界建筑行業(yè)人士驚嘆不止。
斯蒂芬·比奇特爾促使比奇特爾公司迅速發(fā)跡,主要運用了3個妙招。
首先,勵精圖治,開拓進取。斯蒂芬主管該公司后,清楚地看到,當今的市場充滿了殘酷的競爭。在競爭的激流中,經(jīng)營者不進則退,慢進則會落伍,最終亦會遭淘汰。他不能像他的祖父或父親那樣,在經(jīng)營中穩(wěn)字過頭、創(chuàng)勁不足,只圖保住家業(yè)、不想冒險開拓更廣泛的業(yè)務。所以他設(shè)法擴大業(yè)務,以增加公司的影響力和積累,形成強大競爭力。他的策略是先著眼于本市本地區(qū),然后向全國推進。比奇特爾公司設(shè)在舊金山,斯蒂芬安排公司的主要力量去招攬工程和宣傳企業(yè)的經(jīng)營宗旨及服務范圍。不到一個月,效果十分明顯,接到許多新工程。接著,斯蒂芬集中力量抓工程進度和質(zhì)量,做到保質(zhì)、保時。公司的信譽迅速提升,業(yè)務很快擴展到整個加州,繼而擴大到全國各地。
其次,多種經(jīng)營,立足發(fā)展。建筑工程是個非常巨大的市場,覆蓋范圍很廣。不論是采用何種社會制度的國家和地區(qū),不論是什么時期,建筑工程是不可缺少的,特別是經(jīng)濟發(fā)展時期,建筑工程市場愈加興旺。斯蒂芬決心要改變比奇特爾公司長期以來局限在房屋修建工程上這種自我約束的局面。他招聘各方面的專業(yè)人才,特別是聘請諸如舒爾茨、溫伯格等有地位或有影響力的人員到公司任職,這樣可以較方便地獲得和更好地完成各類建筑工程業(yè)務。在斯蒂芬這種策略指引下,比奇特爾公司逐漸成為承建公路、港口、大型水壩、煉油廠、化工廠、輸油管、地下鐵路、礦場、飛機場乃至核電廠等重大建筑工程的綜合企業(yè)。它曾承建了美國胡佛水壩、阿拉斯加輸油管、舊金山及華盛頓的地下鐵路、舊金山海灣大橋等。同時,美國半數(shù)的核電廠也是由它承建的。這些重大項目均能順利建成,使比奇特爾公司的業(yè)務額迅速增大,公司的威望與日俱增。
最后,發(fā)展業(yè)務,立足全球。斯蒂芬·比奇特爾拓展業(yè)務的思維方法,與其長輩形成鮮明反差。他一直保持著“既得隴復望蜀”的思想,不斷進取。他在國內(nèi)扎下根和擴展業(yè)務后,迅速把業(yè)務拓展到國外去。首先,他把重心瞄準阿拉伯世界,因為阿拉伯國家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大量開發(fā)石油,那里有許多重大工程需要建設(shè)。他親自率領(lǐng)專家和有關(guān)人員到那里,進行一個個項目的洽談,取得圓滿的成功。
斯蒂芬·比奇特爾在阿拉伯地區(qū)市場取得了絕對優(yōu)勢后,又向太平洋地區(qū)及全球目標發(fā)展。20世紀80年代開始,他先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新興工業(yè)發(fā)展國家承建工程,繼而向中國臺灣地區(qū)發(fā)展。比奇特爾公司的營業(yè)額中,國內(nèi)工程占50%左右,中東地區(qū)占15%,太平洋地區(qū)約占15%,世界其他地區(qū)占20%。
斯蒂芬為了進一步擴大公司的業(yè)務,多元化經(jīng)營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變得寬廣靈活,該公司除了承建工程外,自辦了比奇特爾電力公司、比奇特爾石油公司、比奇特爾采礦和礦產(chǎn)公司等。這些自辦公司每年營業(yè)額已達30多億美元。
如今,斯蒂芬·比奇特爾已快進入古稀之年,他所主管的公司已成為揚名世界的建筑工程跨國大企業(yè),他仍是該公司的董事長,他的財富數(shù)以億計。
比奇特爾公司從艱難創(chuàng)業(yè)到快速發(fā)展的歷程充分體現(xiàn)著其領(lǐng)導人比奇特爾的智慧。猶太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將一個10余人的小作坊打造成一個擁有10余萬員工的跨國公司,其中動了多少次腦筋又傷了多少次腦筋,豈是常人所能料到?
點亮思維
智慧是一個人身上最大的資源。在成功人士眼里,智慧比知識更重要。你腦袋里偶爾冒出一次智慧的靈光,都有可能改變自己的一生。讓我們多去開動自己的腦筋吧,因為智慧和靈光都不是等出來的,而是思考出來的。
上一篇:明白金錢和幸福的關(guān)系
下一篇:有所不為,才能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