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孩子的好勝心
每個人都有好勝心,成人的好勝心表現(xiàn)在愛攀比、嫉妒和虛榮,孩子的好勝心則更加直接,很多孩子索性直截了當?shù)貙κ终f:“等著吧,我一定要贏你!”對于孩子這樣坦率真誠的表現(xiàn),很多父母覺得可愛,實際上,凡事皆有度,過度猶不及。當孩子好勝心適度,就能夠激勵自己不斷努力和進取;當孩子好勝心過度,就會陷入被動的局面而無法自拔,也會擾亂自己的心緒,導致自己被嫉妒侵害,也無法從容面對自己。
還有的父母會發(fā)現(xiàn),孩子很喜歡說瞎話,總是隨口就說出很多不負責任的話,或者夸大其詞,或者故意編造。實際上,這也是好勝心強的表現(xiàn)。這樣的話,往往帶有吹牛皮和夸大其詞的意味,當孩子無法以實際行動讓自己獲勝的時候,他們就會用這樣的方式來幫助自己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和平衡。
父母要想改善孩子好勝心強的心理,既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也要幫助孩子疏導情緒、平復心緒。其實,孩子好勝心強是有心理原因的。在兒童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不斷增長,為此他們的身心處于快速發(fā)展之中。他們希望自己擁有好玩的玩具,也得到每個人的關(guān)注,獲得更多人的認可和贊許。對于孩子的這種心理,父母要洞悉,才能理解孩子的表現(xiàn),也才能給予孩子適度的對待。
樂嘉的好勝心越來越強,和父母相處的時候,總是想略勝父母一籌。一個周末的晚上,樂嘉看了很長時間的電視,爸爸要求樂嘉關(guān)掉電視,洗漱睡覺。樂嘉老是磨磨蹭蹭的,爸爸還因為著急給了樂嘉一下。樂嘉當即生氣起來,哭哭啼啼地抱怨爸爸打他。媽媽聞訊趕來,詢問情況,樂嘉對媽媽夸張地說:“爸爸打我了,還打我腦袋!”聽說爸爸打樂嘉的腦袋,媽媽當然不樂意了,為此訓斥爸爸:“你怎么能打孩子的腦袋呢,你也不怕把孩子打傻了!”爸爸委屈地說:“我沒有打他腦袋,我就是輕輕拍了一下他的后腦勺,催促他快點!不然他總是磨磨唧唧的,動作太慢,都提醒三遍了也不管用。”
媽媽從爸爸這里得到的版本和從樂嘉那里得到的版本是截然不同的。為此,媽媽又去詢問樂嘉,質(zhì)問樂嘉有沒有得到爸爸的提醒。樂嘉這才極不情愿地承認:“爸爸的確提醒我了,但是我剛才在看書,還有一頁就看完了,所以我才沒有馬上去洗漱。”媽媽批評樂嘉:“樂嘉,說話要講究事實,千萬不要胡亂說,你這樣故意夸大其詞,會導致爸爸媽媽之間產(chǎn)生矛盾和誤解,對你有什么好處呢?而且,你應該聽過《狼來了》的故事吧,失去別人的信任可是很可怕的!”樂嘉原本想利用夸大其詞的方法贏得媽媽的幫助,沒想到媽媽了解真相之后反而批評了他一通,讓他非常郁悶。
樂嘉并非故意夸大其詞,而是潛意識想要得到媽媽的幫助,所以才故意這么說的。這就是孩子好勝心強的表現(xiàn)。也許有些父母感到困惑,這與好勝心強有什么關(guān)系呢?從本質(zhì)上而言,樂嘉處于與爸爸的博弈過程中,為此他夸大其詞,就是為了得到媽媽的支持和幫助,贏得媽媽的力量,一起去對抗爸爸、戰(zhàn)勝爸爸。沒想到媽媽很善于調(diào)查,知道真相后批評樂嘉說話沒有尊重事實根據(jù)。相信經(jīng)過媽媽的一番教育,樂嘉在說話夸張方面會有所收斂。
孩子總是爭強好勝,不愿意輸給任何人。當發(fā)現(xiàn)孩子為了求得勝利而故意隱瞞事實的時候,父母就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適度爭強好勝沒有關(guān)系,但是過度爭強好勝卻會讓孩子陷入困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走上偏差的道路。當然,孩子出于爭強好勝故意夸大其詞,其實是在潛意識的驅(qū)使下做出來的行為,所以父母不要對孩子過度苛責,也不要指責和批評孩子,更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說大話的標簽,否則就會讓孩子說大話的行為變本加厲。
孩子任何異常行為的出現(xiàn),其背后都隱藏著深層次的心理原因,父母一定要與孩子進行深入的溝通和交流,才能明白孩子心中的所思所想,也才能給予孩子恰到好處地引導和教育。孩子的成長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作為父母,一定要讓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才能讓孩子避免過度爭強好勝,也變得更加積極樂觀。
上一篇:幸福無須證明,努力就能擁有
下一篇:心懷感恩,珍惜別人的愛和關(guān)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