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唱反調的人,會遭到別人的疏遠
我國有句古話:“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成人之美是一種美德,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凡是成人之美的話,比如激勵別人,對別人進行善意的忠告等,都是受人歡迎和尊重的。反之,在和人交往中,不僅不能夠成人之美,反而喜歡與人唱反調,處處與人作對,不管別人說的是否有理,都要跟別人抬下杠,總是喜歡敗壞別人的興致,這種人多半會遭到別人的疏遠。
劉建方是一個愛跟別人唱反調的人。別人說天、他說地,別人說東、他說西。總之,不跟別人抬抬杠,心里邊就不痛快。比如有的同事問他:“我的發型好看嗎?”他就會說:“還沒有不做發型的時候好看。”
“我的衣服漂亮嗎?”
“這種衣服你居然也能看得上,居然也敢穿。”他不假思索地就脫口而出。
他的女朋友一直想減肥,努力了兩個月之后,問他,“我現在是不是比以前瘦了?”他說:“放哈哈鏡里你比以前瘦了。”他的女朋友氣得幾天不理睬他。
另外,去買衣服的時候,別人認為那件藍色的衣服好看,他偏偏說紅色的更入眼。吃飯的時候,別人要點這個菜,他偏偏要挑那個菜的毛病;朋友舉辦聚會讓他早點過來幫幫忙,他偏偏要說,不著急,時間有的是,晚一點也不要緊。
總之,他是處處跟人過不去,總要和別人鬧一番別扭心里邊才舒坦,而且別人不能跟他爭辯,一旦爭辯起來就沒完沒了,他會動用一切條件向別人證明他的看法才是正確的。結果,時間長了之后,大家都不愛跟他說話,也不愛跟他交流。慢慢地,劉建方被大家孤立了起來,到最后他甚至還不明白,自己對事情觀察這么清楚的人,對事物有這么深刻認識的人,怎么就偏偏為大家所不容呢?后來,他的一個好朋友告訴他,如果你能夠為人和善一點,不要總是跟人作對,不要別人一張口你就把別人的話頂回去,大家慢慢地就會接受你了。聽了這番話之后,他開始改正自己抬杠的毛病,一旦意識到自己反駁別人的時候,他就會主動停止,并向別人致以歉意,慢慢地,他又融入了自己的朋友圈子之中。
本杰明·富蘭克林說過:“如果你喜歡跟人抬杠,總是喜歡反駁別人,或許偶爾能夠獲勝,但那不過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不會得到對方的好感。”
在生活中有些人為了顯示自己的特立獨行而喜歡與人唱反調,認為這樣能夠顯得自己更加與眾不同,讓自己有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他們經常為自己異于常人的一孔之見而自鳴得意,總是喜歡將他人批駁的一無是處,其實這種人即使真的有極為高明的見解,但是這種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另外有些人差不多將唱反調當成了自己的習慣,總是喜歡跟人作對,不管別人做什么,說什么,他總會針鋒相對地反駁。本來自己對一件事情沒有什么看法,可是只要別人一說“是”,他就偏偏要說“不是”,而當別人轉換了看法,也說“不是”的時候,他又偏偏要說“是”了,這種習慣是非常可怕的,很容易得罪別人,而且自己往往還意識不到。如果你處處與人作對,咄咄逼人,不給人留有余地,讓人下不來臺的話,到最后別人都會對你退避三舍,唯恐避之不及,而你也會落得個形單影只的下場。
想要改善這一惡習,唯一的辦法就是要學會尊重別人的看法,首先要明白一個道理,我們平日談論的話題并沒有絕對的是與非的標準,自己的意見不一定都是對的,他人的意見也不一定都是錯的。那么為什么自己非要挑起事端,每次都要反駁別人呢?為什么總是非要壓過別人才善罷甘休呢?其實,別人和你談話的時候,只不過是隨便說笑而已,并沒有向你討教的意思,你也不必故作聰明,非要裝作高深的樣子給別人大講一通,這樣弄別人不會樂意接受。假如你總是和別人產生意見上的紛爭的話,那么生活中的樂趣就會消失無蹤,你也會變得異常乏味。所以,我們要學會和諧地跟別人相處,盡量不要與人作對,這樣才能讓你更能得到眾人的喜歡。
上一篇:忠誠,是我們處世的底線
下一篇:想要收獲感情,首先要付出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