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是基本的職業道德
愛崗敬業并不是一個新生的詞語,只不過隨著時代的前進,它被賦予了新的意義。美國人把“敬業”作為首要的修煉項目,而我國很早以前就在要求人們敬業。雖然中西方存在著很大的文化差異,但對從業者的要求都是相通的。敬業是一種職業道德,這是對于從業者法律之下最基本的要求。敬業應該是人發自內心的承諾。這是一種人生價值的追求,同時也是一種精神,是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熱愛。
敬業包括兩層含義。一為謀生敬業。許多人是抱著強烈的掙錢養家、發財致富的目的對待職業的。這種敬業不能稱為職業道德,只能說是為了個人利益而努力。二為真正認識到自己工作的意義。這是高一層次的敬業。不管貧窮還是富有,始終保持這種內在的精神,才是鼓舞人們勤勤懇懇、認真負責工作的強大動力。
敬業是職業道德最基本、最起碼的要求,是實現其他職業道德規范的前提條件之一。職業態度決定職業表現,只有一個真正敬業的人,才會將本職工作視為人生神圣的事業追求,遵守職業紀律和職業道德規范,將自身的畢生精力和智慧用于職業發展,才能履行每個崗位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如果僅僅是把本職工作當作謀生的手段,那么他勢必就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如此怎么可能體現高尚的職業道德呢?因此,敬業是職業道德最基本的要求。
“我要快點出院,回病房幫忙!”香港第一位因感染SARS殉職的醫生謝婉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惦記著躺在病榻上的患者。
2003年5月13日凌晨,這位樂于助人的香港屯門醫院胸肺科醫生,不敵病魔,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謝婉雯的生命,永遠凝固在年輕的35歲。其實,她當時完全可以逃過死亡的厄運,完全可以避免感染病毒的。但是當疫情3月在香港爆發時,謝婉雯毅然決然地主動請纓,從內科病房調到SARS高危病房工作,踏上了抗擊SARS的最前線。當時,屯門醫院已經接收了三名SARS病人。她的上司歐陽東偉說:“她覺得這是自然不過的事,義不容辭。”
3月底,謝婉雯與男護士劉永佳——香港第一位因感染SARS而殉職的護士——一起為一名病人插喉管,病毒很可能在這時侵入他們的體內。
從醫生變為病人,謝婉雯沒有驚慌,仍然一心只想著醫治病人。她深信,臥病的日子很快會過去,更從未想到自己會離開人世。歐陽東偉回憶說,她入院后一直很有信心可以康復,“冷靜又勇敢”。當時她對同事說:“沒事的,就當作休息兩星期,看看書,看看電視,時間很快過去。”
但是隨著劉永佳的殉職,謝婉雯的病情也開始惡化,肺部的感染情況越來越嚴重,氣喘情況已相當嚴重。她于4月15日被送入深切治療部,插上喉管協助呼吸。擁有呼吸科專科醫生資格的謝婉雯,曾經與主治醫生一起看她肺部的X光片,很清楚自己病情的嚴重程度。但是,她并沒有流露出絲毫驚慌的神色。身邊的同事看到她十分痛苦,可她卻從未埋怨一句,依然心懷樂觀,希望自己早日出院,回到抗擊SARS的第一線。
謝婉雯不顧自己的生死,面對自己不斷惡化的病情,心里總是想著回到第一線醫治她的病人,顯示了她偉大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一個人不能光看著自己的利益,而是時刻要想著如何將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做好,做得更完美,把自己的工作當成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天我們有這么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力,離不開先人們的努力和付出。而每一項發明都需要人們付出巨大的代價,都閃耀著敬業精神的光輝。牛頓75歲還在解決數學難題;李時珍經過二十多年才完成《本草綱目》;陳景潤經過多年的努力,終于摘取數學王冠上的明珠。無論是一個時代還是一個民族,都需要從業者具有強烈的職業榮譽感和職業責任心,形成高尚的職業信念和職業品質,使忠于職守、敬業的職業精神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畢竟敬業的人越多,敬業精神越強,這個社會發展得就越快。
因此,不管我們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都要有敬業精神,一旦擁有了敬業精神,我們就能在工作中踏踏實實,用心地做好每一件事,我們也能獲得成長,取得成功。
【工作箴言】
行走職場,如果一個人沒有敬業精神,是很難獲得成功的。因為敬業精神不僅是一種職業道德,更是一個人品質的體現。一個人是否具有敬業精神,是其得到老板重用的前提。
上一篇:拒絕浮躁的工作態度
下一篇:敬業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