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借口,右手拖延,你就是廢物
人的不勇敢主要表現為奴性和惰性,而借口和拖延就是奴性和惰性的變現,當一個人找借口的時候,就證明他不敢面對眼前的現實,總想躲到事情后面去,這就是一種膽怯,一種奴性的表現;而當一個人拖延的時候,是他的惰性在作怪,奴性是惰性的延伸,惰性發展下去就是奴性,懶惰的人往往也是懦弱的。因此,我們要想變得勇敢,就要甩掉借口和拖延這兩個壞毛病。可以說左手借口,右手拖延,我們就是廢物。
在汶川大地震中有一幕讓國人印象深刻:當時,特大地震爆發后,瓦礫遍地,滿目瘡痍。溫家寶總理趕到汶川考察。指導當地官員火速展開行動。但當時有官員指出:“道路無法行走。”溫總理不顧年老體邁,登上瓦礫堆行走了幾步,說:“關鍵時刻人民群眾需要的就是政府。”于是,救援行動火速展開。
是的,任何一件事情想要成功,都需要你在心里刻下6個字:沒有任何借口。
但在生活中我們很多人做的很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尋找借口——為自己的行為尋找各種各樣的借口:
我當時身體有點兒不舒服;
我天生腦子有點兒笨;
我沒有好好做,我如果好好做了肯定比他好;
都怪那個電腦,運行速度太慢了;
今天車太堵了;
那是不可能的;
天氣影響了我的心情。
諸如此類,其實尋找借口只會讓你的行動力低下。尋找借口可以尋得一定的安慰,但與此同時你的心理能力也就不增反降了,尋找借口讓你尋找借口的心理素質增長了,但其他的心理素質都下降了,而尋找借口的心理素質增長與你的成功、你的幸福、你的優秀、你的卓越是南轅北轍的,一句話,借口會讓你勇氣全無!
有一天,潘興將軍安排巴頓一項任務:“你去把這封信送給豪茲將軍,他已通過了西區牧場。”這就是巴頓得到的所有信息。但西區牧場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尋找一位將軍無異于大海撈針。
但是巴頓出發了,并且在天黑前趕到了西區牧場。巴頓沒有找到豪茲將軍。他遇到了第七騎兵團的運輸隊,巴頓要了2名士兵3匹馬,循著車轍的痕跡繼續前行。
在漫漫黑夜中過了很久,他們又遇到了第十騎兵團的偵察隊,巴頓詢問偵察隊長有沒有看到豪茲將軍,他需要給豪茲將軍送封信。偵察隊長告訴他他們沒有看到過豪茲將軍,并說前面會很危險。但是巴頓向偵察隊填充了些已經快空了的干糧和水,繼續前行。巴頓穿過峽谷,并不斷地填充干糧和水,還置換馬匹一直前行,最終找到了豪茲將軍,將信交到了他手里。
潘興將軍有句名言就是:“請直接告訴我結果,不必做過多的解釋。”事實確實如此,任務完成了就是完成了,沒完成就是沒完成,任務沒完成說得再多任務也不會自動完成。不找借口體現了一種直面現實的勇氣,體現了一種承擔責任的心理擔當。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問什么樣的軍人最有魅力,答案是“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軍人最有魅力。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這幾乎是一條真理,前線沖鋒你能找借口嗎?救死扶傷你能找借口嗎?隱蔽戰線你能找借口嗎?保守秘密你能找借口嗎?統統不能。你找借口就意味著戰地失守、同胞流血、人民遭殃乃至國破家亡。不找借口,不光是軍人的天職,也是我們生活中應該做到的,如果你向往幸福與成功,那么請甩掉借口吧。
有一次巴頓將軍想要提拔一個軍官,但是候選人有6個。于是巴頓將軍將6位候選人全部集中到帳下,給他們分派了一項任務。這項任務是讓他們挖一條8英尺長、3英尺寬,且僅僅6英寸深的戰壕,并且是在倉庫后面。巴頓將軍只說了這些信息后就走了。然后,他趕緊偷偷躲在倉庫的一個角落看這6個人的動靜。
這6位候選人將工具放在倉庫后面的地上,沉默了幾分鐘后,開始紛紛討論起來,有人疑惑:巴頓將軍讓我們挖這么淺的戰壕,有什么用?6英寸深還不夠掩蔽火炮呢。也有人想,為什么要在倉庫后面挖戰壕,又不是前方,這到底是什么用意?還有人抱怨:這樣的笨活兒是不是應該找新兵來干?但有一位候選人卷起袖子,斬釘截鐵地說道:“讓我們挖好戰壕,然后就離開吧。這既然是命令,我們就干。”說著就埋頭大干起來。巴頓毫不猶豫地提拔了這位候選人。
巴頓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我也并不是希望所有伙計都不去思考問題背后的原因,但是有建議可以提前或稍后和我討論,當下接受了命令就必須不做任何抱怨和質疑地去完成,這才是一個真正的軍人,我想要的就是不為任務找借口、全力以赴、干脆利落的軍人。”
事實確實如此,不光軍人,平時生活中我們也應該不找借口。比如你今天學習計劃沒完成,縱然你找10個8個借口,那些遺漏的知識就能進到你腦子里嗎?比如你這輩子失敗了,縱然你找一千一萬個借口,你能回到20歲重新來過嗎?事實就是事實,事實是最有力量的。在事實面前,任何的語言都顯得蒼白。
但在生活中,我們太習慣找借口了。習慣總是我們不知不覺中養成的。第一次找借口可能讓我們成功為自己開脫,安全渡過難關。然后難免就有第二次、第三次……人類強大的惰性會讓我們成為“找借口大王”。但這往往也就是碌碌無為的開始,迎接著我們的將是年老后痛心疾首的后悔。
另外,我們也要改掉拖延的惡習,其實拖延發展下去就會找借口,拖延導致事情沒完成,這時候如果稍不具有面對現實的勇氣,那么找借口就會成為自然而然的現象。世界著名軍校——西點軍校就有一條校規,“絕不將任何事情拖到第二天”。西點軍校非常抵制學員拖拖拉拉的行為。在西點看來,拖延導致平庸。西點學員上課遲到一分鐘,那是很大的錯誤,老師下課拖堂一分鐘,也是很大的失職,總之一切令行禁止。一項任務,如果逾期完成,將是很大的恥辱。
200多年來,西點軍校一直保持著列隊的傳統。如下就是常見的西點軍校列隊的情況:
無論是西點所在的哈德遜河岸上空驕陽似火,還是寒風呼嘯,也無論是秋高氣爽,還是春雨綿綿,中午11點55分,校園的喇叭里準時傳來:“所有學員請注意:5分鐘內集合,進行午間操練。請在野戰夾克里面套上作戰服。”
巨大開闊的閱兵場上因為矗立著若干英雄雕像而顯得莊嚴肅穆,喬治·華盛頓將軍的塑像俯臨閱兵場,艾森豪威爾、麥克阿瑟的雕像挺立兩側。還有很多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兵營,格蘭特營、布雷德利營、李將軍營等。
“離午間操練的集合時間還有4分鐘。”營房里的新學員站立著,個個挺拔嚴肅,目光有神,他們腦子里計算著離規定的餐前集合還有幾分鐘。在營房的過道,每隔50英尺就有鐘表,看時間很方便。西點軍校為了培養學員的時間觀念,校園里設置了很多鐘表。
學員們迅速地涌向營房之間的大操場。“站好隊!”一聲口令喊出后,一群分散的人群霎時變成一個整齊的方隊——每個方陣是一個排,4個排組成一個連,4個連組成一個營,而2個營變為一個團。“立正!”所有人都抬頭挺胸,目視前方,眼光以盯著前方士兵的后腦勺為準。
列隊是西點的必修課。午間列隊主要的內容就是報數:從排長開始一級級向上匯報到隊學員的數目。當然,這個簡單列隊的意義遠不止于此,它是西點追求效率和紀律的象征。西點軍校的午間列隊,200多年來雷打不動。
一聲“解散”后,士兵們分頭整齊地步出操場,霎時間偌大的操場上空無一人,數千學員像人間蒸發了一般,操場上一片寂靜。讓人慨嘆紀律的偉大,士兵們的步點簡直像踩著秒針進行似的。
時間觀念是一個軍人重要的素質,任何事情都能夠根據時間把控好自己,說明這個人很有勇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那些失敗者、失意者,他們有的是時間,他們沒有的也是時間,因為他們不能根據時間把控好自己,他們因為缺乏勇氣將時間浪費在一些無意義的事情上。
在我國剛剛過去的汶川大地震中,讓人們對“速度就是生命”有了切膚的體會。人民子弟兵迅速出動,火速到達,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如果人民子弟兵有拖延的惡習,不但會讓很多同胞白白犧牲,更是會傷害全國人民的感情。而人民子弟兵用他們的速度贏得了人們對他們的尊重與愛戴。但是,在2011年日本大阪的大地震中,政府行動遲緩,救援不力,致使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如果政府能嚴格恪守時間觀念,橫下決心,閃電出擊,相信當時的情況不會是那樣的。
朋友,你有拖延的惡習嗎?你有懶散的作風嗎?早上總是不能早起5分鐘,上班總是遲到30秒,任務總是要讓上司催了之后才加班加點,計劃去看望父母也總是臨出門時取消,說恐怕自己時間不夠……其實,拖延懶散不光對軍人危害巨大,對我們普通人也一樣,也是一種消耗生命的行為,浪費時間就等于慢性自殺。如果你有上述行為,那么請記住富蘭克林說過的一句話:“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可以用這幾個字來表達——我沒有時間。”
為了防止我們成為廢物,讓我們左手甩掉借口,右手甩掉拖延。
上一篇:對他人過分的行徑,堅決做出反擊
下一篇:很多成功都來自于“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