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人生才會最精彩
世上的路并不是走的人越多就越平坦順利,沿著別人的腳印走,不僅走不出新意,有時還可能會跌進陷阱。我們應該成為主宰自己命運的人,走自己的路,走出自己的風格,走出自己的個性,我們的人生才是最獨特的,才是最精彩的。
一個人,只因為唯恐與別人不一樣,便忘乎所以地和別人擠在一起卷來卷去,結果把別人的方向當成了自己的方向。有的人害怕離開了跑道去給自己另辟蹊徑會被認作遭受淘汰出局,而只得盲目地繼續跟著別人奔跑,以在跑道上的勝利為勝利,以能參加眾人的擁擠為安全或成就,卻不知這是一種自我迷失,是一種對個人能力的約束與障礙。
把眼光盯住別人不放,以別人的方向為方向,總難超越別人。要想有成就,你得自己開路,而你所開的路是你自己的理想、見解與方式,所以是你所獨有的。生活畢竟是活生生、真切切的,回到現實中才發現,抱怨失落并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希望、奢望也只能如肥皂泡般不堪一擊。所以,不要寄希望于高人能一語道破天機,傳你點金之術,真正的高人就是你自己,適合自己的道路需要自己去探索。天下根本就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沒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有這樣一副對聯:“人貶人褒憑人論,自知自勝謀自強。”別人對你的褒貶其實并不重要,你的才能并不會因此而增加一分或減少一分,你仍然是原來的你。所以,應牢記這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1888年,法國巴黎科學院發起關于“剛體繞固定點旋轉”問題有獎征文,征文條件規定:應征論文的作者除提供論文外,還必須附一條格言。一篇附有“說自己知道的話,干自己應干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人”的格言的論文,被一致認為科學價值最高。這篇論文出自38歲的俄國女數學家蘇菲·柯瓦列夫斯卡婭之手。
柯瓦列夫斯卡婭實現了自己的格言——“做自己想做的人”。在婦女處于被壓迫、被奴役的悲慘地位的19世紀,她成了走進法國巴黎科學院大門的第一位女性,成了數學史上的第一位女教授。
人生只屬于自己,一味遵循他人的思想,不敢面對真理是懦弱的表現,這樣的人生是一種悲哀,我們應該成為主宰自己命運的人。亨利曾經說過:“我是命運的主人,我主宰我的心靈。”做人應該做自己的主人,應該主宰自己的命運,不能把自己交付給別人。生活中,有的人不能主宰自己,有的人把自己交付給了金錢,成了金錢的奴隸;有的人把自己交付給了權力,成了權力的俘虜;有的人經不住生活中各種挫折與困難的考驗,把自己交給了上帝!
要做自己的主人,就不能成為金錢的奴隸,不能成為權力的俘虜,要不失自我,在各種誘惑面前保持自己的本色,否則便會丟失自己。過于熱衷追求外物者,最終可能會如愿以償,但也會像差役一樣把最重要的東西給丟了,那就是自己。
我們有權力決定生活中該做什么,不能由別人來代做決定,更不能讓別人來左右我們的意志,而自己卻成了傀儡。其實,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只有自己的決定才是最好的。我們應該做命運的主人,不要屈服于命運,要向命運發起挑戰,最終戰勝它,成為自己的主人,成為命運的主宰。
小澤征爾是世界三大交響樂指揮家之一。他年輕的時候,在參加一次歐洲的交響樂指揮大賽的決賽中,按照評委給他的樂譜指揮樂隊演奏。指揮中,他發現有不和諧的地方,最初他還以為是樂隊演奏錯了,就停下來重新指揮演奏,但還是不行。“是不是樂譜錯了?”小澤征爾問評委們,但是,在場的評委們都口氣堅定地說樂譜沒有問題,“不和諧”是他的錯覺。
小澤征爾稍稍思考了一會兒,突然大吼一聲:“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委們立刻報以熱烈的掌聲。
原來,這是評委們專門為參賽者設計的一個“圈套”。雖然前幾位參賽者也發現有些不對,但遭到權威們的否定后便以為這僅是自己頭腦中的一個錯覺。而小澤征爾卻堅定自己的判斷,不盲從權威,最終奪取了這次大賽的冠軍。
在社會生活中,不管干什么,都要堅持自己的判斷,自己的原則。這里的堅持既包括做事的方法,也包括為人處世的立場、主見。如果一味地遷就、順從別人,實際上是軟弱的表現。過于軟弱,就會逐漸失去自信力,而沒有自信的人是很難成就一番大業的。
走自己的路,必須學會背對一切襲向自己的冷嘲熱諷,擺脫無謂的憤懣或消沉心理的無端困擾,然后披荊斬棘,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并且趁自己在途中小憩的時候,回顧自己所走過的路,總結一下自己得到了些什么,又失去了些什么,走到了何處,又看見了些什么。
記得某位作家曾經說過:“將生命停止在風景美妙的地方,當然有意思。但即便是停止在幽暗之處,停止在人跡罕至的場所,停止在荒涼的原野,也不必遺憾,只要生命能成為一個坐標,能為世人提供一點故事,指點一下迷津,你就不會愧對曾關注過你的那些目光。”
是的,走自己的路在很多時候、很多情況下意味著是在進行最富有意義的生命之旅。在這段旅程中,也許你會陷入“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孤絕境地,但如果你給予自己強大的精神力量,堅定自己的目標并勇敢地走下去,或許就會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絕佳境地。
上一篇:責任在肩,你才能走得更遠
下一篇:超越自我,才能打破牢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