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自己的優勢,更易帶來成就感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長處,是自己的優勢所在。如果我們將它進行深度挖掘、投資,就會驚喜地發現,我們的付出往往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能力是成功的資本,但對很多人來說,發現自己的能力即擅長做什么,是一個比較困難的事情。因為他們寧可相信別人,也不相信自己。其實,任何人都不必看輕自己,要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社會上大多數的人,只會羨慕別人,或者模仿別人,很少有人去認清自己的專長,了解自己的潛能,鎖定目標,全力以赴,因而不能夠成大事。這種人落得如此結果只能怪自己。擅長來源于興趣,如果沒有興趣,就不可能產生對一個領域進行接觸和深入的了解的欲望,當然也就不可能有這方面特長和經驗的培養與積累。
每個人的優勢不同,善于發掘自己的長處,做自己擅長的事,其實這就是屬于你自己的一筆寶貴的財富。將優勢發揮到最大化,不斷給大腦充電,不斷給予優勢一定的營養,你會發現你正在將自己的財富升值。
在競爭的路上,那些具有靈性的人都知道尋找最合適的方法。做擅長的事,走熟悉的道路,這就是通向成功的捷徑。走捷徑會使你擺脫很多不必要的干擾,走捷徑會使你覺得成功近在咫尺。
“萬科”是國內一家著名的房地產公司,曾專注于房地產住宅的開發,在國內赫赫有名。在過去經濟蕭條、市場最艱難的時候,萬科憑借自己的努力堅持下來了,但是當它迎來明媚的春天的時候,卻禁不住市場的誘惑,耐不住一時的寂寞,盲目地放棄自己的特長,轉移業務,去做生命科學,去做IT項目,“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這是萬科董事長王石發自內心的懺悔。
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放棄自己最擅長的事,在激烈的競爭中,往往就會敗下陣來,拿自己的劣勢跟別人的優勢相抗衡,無異于以卵擊石,結果是敗得很慘。
美國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有一句口頭禪:“做自己最擅長的事。”這句話被眾多的企業家認同。如果你留心那些成功人士,就會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特征:不論智商高低,也不論他們從事哪一種行業、擔任何種職務,他們都在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蓋洛普名譽董事長唐納德·克利夫頓曾說過:“在成功心理學看來,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可往往有些人不在意這些事,覺得天底下沒有自己干不了的事,沒有自己做不成的行業,盲目地“挑戰極限”,結果也不言而喻。
無論一個人具備多么好的天賦、多么高的智商,他也不可能將所有能力收于囊中,難免存在優勢與劣勢。就才能而言,有人敏于感知,有人善于記憶,有人強于創造,有人思維活躍,有人邏輯縝密,有人判斷客觀,有人處事巧妙……既然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那就應該處理好“長與短”的關系。但凡聰明的人,都懂得“善用其長,不顯其短”的道理。一般說,善取長棄短者,都能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反之,舍長就短者,便難以稱為智者。
當然,光有優勢還不夠,還需要我們不斷經營、不斷學習;否則,我們便會跌倒在自己的優勢上。
三個旅行者同時住進一個旅社。早上出門時,第一個旅行者帶了傘,第二個旅行者帶了一根拐杖,第三個旅行者什么也沒有帶。
晚上回來的時候,帶傘的旅行者淋得渾身是水,帶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渾身是傷,而第三個旅行者卻安然無恙。
帶傘的旅行者說:“當大雨來的時候,我因為有傘,就大膽地在雨中走,卻不知怎么淋濕了。當我走在泥濘路上的時候,我因為沒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細,專揀平坦的地方走,所以就沒有摔傷。”
帶拐杖的旅行者說:“當大雨來臨的時候,我因為沒有帶雨傘,便揀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沒有淋濕。當我走在泥濘路上的時候,我便拄著拐杖走,卻不知為什么常常跌倒。”
第三個旅行者聽后,笑:“當大雨來臨時,我躲著走;當路不好時,我小心走,所以我沒有淋濕,也沒有跌倒。你們的失誤在于你們有憑借的優勢,認為有優勢便少憂患。”
以上的故事,揭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種現象:許多時候,我們不是跌倒在自己的劣勢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優勢上。
可是,到底怎樣做才能讓自己更好地發揮優勢,避免它的牽絆呢?
第一,自己在意識上一定要引起重視,就是要重視事情的各個方面,每一個方面,每一個細節。不要因為它影響小,就輕視它;不要因為它簡單,就輕視它;不要因為它從來沒發生過問題,就輕視它;意識上不能有一點疏漏;哪里有疏漏,哪里就有可能被“病毒”侵入。所以,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認真對待每一件事,重視每一個細節。可以做不到,但不能意識不到。
第二,避免驕傲自大。被自己的優勢絆倒這個問題和自己內心過于輕視、驕傲自大是有很大關系的。總是覺得自己某些方面很強,從而掉以輕心,忽視了自己不斷學習強化的過程,所以最終敗給了自己。朋友們,不論自己有多優秀,也要懂得謙虛做人。驕傲是自己的天敵,不斷學習才能獲取更大的成功。我們要學會合理利用自己的優勢,不斷地去強化自己,把優勢發揮到更高的水平,而不是依賴它,把優勢變成阻擋你前進的絆腳石。
上一篇:精益求精,變平凡為不平凡
下一篇:自我約束,有效調節自己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