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個性,你只能陷入迷茫
在中國,很多學生、家長、老師對哈佛大學都十分向往。但一想到遠在美國,又是那么難以報考成功,很多人也就隨之泄氣了。
“哈佛大學沒有你們想象得那么遙遠。”賀海琨這樣說,他曾是哈佛中美國際交流機構的兼職工作人員。從2006年起,哈佛大學中美國際交流機構開始每年從全國各地申請者中選出300名高中生,參加每年暑期在上海舉行的為期9天的“中美學生領袖峰會(HSYLC)”,這是哈佛相關機構在亞洲地區舉辦的規模最大的以當地高中生為主體的活動。
在一次峰會上,一位教授給學生們出了這樣一道題:
如果給你一個“xi”,讓你寫篇作文,你知道怎么寫嗎?
“這怎么寫啊,誰知道是啥意思?”這樣的題目,現場的中學生都沒見過。大家一片愕然。
后來,一位志愿者解釋道:“這不是開玩笑,這道題完全不同于我們的高考題的作文,是去年申請HSYLC的一道題目。”這一個音節的四種聲調都可以形成寓意豐富的漢字,“西”“習”“喜”等,既考察了學生的選擇能力,也考察了學生從漢語拼音到漢語的理解力,一直到文化底蘊等各方面的知識。
“去年一個申請者以‘璽’為題,寫了對中國古文化的認識,就得到了高分。”“我們要的不是成績好的學生,我們選拔的是有特點的學生。”賀海琨說,他們希望找到的不是書呆子,而是有領袖氣質的學生。
賀海琨接著說,“個性”是被哈佛大學最為看重的品質,只要你足夠有特點,哪怕你沒有那么高的分數,也同樣能被錄取。
讓·保爾說:“沒有個性,人類的偉大就不存在了。”個性這個概念源于拉丁語,據說,當時是指演員在舞臺上戴的面具,與我們今天戲劇舞臺上不同角色的臉譜相類似。后來心理學借用這個術語,用來說明每個人在人生舞臺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
可見,個性是屬于每個人的獨一無二的東西。個性貫穿著人的一生,影響著人的一生。
蜚聲世界影壇的意大利著名電影明星索菲亞·羅蘭的成名經歷十分傳奇。她在16歲的時候,懷著成為電影明星的夢想,只身來到了羅馬,沒想到,她第一次試鏡就失敗了,所有的攝影師見了她,都連連搖頭,說她達不到美人的標準,都抱怨她的鼻子和臀部不完美。
導演卡洛·龐蒂把羅蘭叫到辦公室,建議她把臀部削減一點兒,把鼻子縮短一點兒。言外之意,導演還是想用她做演員。一般情況下,許多演員都對導演言聽計從。何況,導演并沒有拒絕她,更何況,羅蘭正做著明星夢呢!可是,羅蘭年紀雖小,卻非常自信,她毫不遲疑地拒絕了導演的要求。她說:“我要保持我的本色,我不愿意作任何改變。”正是由于羅蘭的堅持,使導演卡洛·龐蒂重新審視她,并真正認識了索菲亞·羅蘭,開始了解她、欣賞她。
羅蘭沒有對攝影師們和導演的話言聽計從,沒有為迎合別人而放棄自信,這使她得以充分展示自己與眾不同的美。而且,她的獨特的外貌和熱情、開朗、奔放的氣質,得到了人們的喜愛。后來,她主演的《兩婦人》獲得巨大成功,并因此而榮獲奧斯卡最佳女演員金像獎。
當索菲婭·羅蘭獲得了成功之后,她在自傳中寫道:“自我開始從影起,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我誰也不模仿,也從不去奴隸似的跟著時尚走。我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判斷,我只要求我就像我自己。”
菲婭·羅蘭依從自己的個性,有了充分的自信,在堅持想法、做最好的自己的過程中,一步步成就了今日的輝煌。
哲人說,一個香爐一個磬,一個人一個性,任何種子都有自己的季節,每條河都有自己的方向。
一個人要想成功,要有異于常人的智慧和思想,也就是說要有個性。屠格洛夫說:“一個人的個性應該像巖石一樣堅固,因為所有的東西都建筑在它上面。”一個人沒有了個性,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畫家的個性揮灑在作品的線條里;詩人的個性傾注在詩歌的感情里;音樂家的個性融入作品的旋律里。
要知道,你在這個世界上是個唯一這樣的人,你應該為這一點而慶幸,應該盡量利用大自然所賦予你的一切。
你只能唱你自己的歌,你只能畫你自己的畫,你只能做一個由你的經驗、你的環境和你的家庭所造成的你。不論好與壞,你都得自己創造一個自己的花園;不論是好是壞,你都得在生命的交響樂中,演奏你自己的小樂器。
人的個性傾向性中所包含的需要、動機和理想、信念、世界觀,指引著人生的方向、人生的目標和人生的道路;正是人的個性特征中所包含的氣質、性格、興趣和能力,影響著和決定著人生的風貌、人生的事業和人生的命運。
保持自身的個性是每一個哈佛學子內心的呼聲,狹隘的人總想扼殺別人的個性,軟弱的人隨意改變自己的個性,堅強的人自然袒露真實的個性,成功者則保持自己獨特的個性,讓我們做最真實的、獨一無二的自己。
上一篇: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一個微笑
下一篇:激勵自我,每天給自己設定一個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