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會患上抑郁癥
馬蒂從小就和姥姥在一起生活,直至到了入學年齡,父母才把他接到身邊。馬蒂一下子離開了姥姥,對姥姥非常想念,媽媽承諾到了寒假就會帶著他一起回家看望姥姥,這才緩解了他對姥姥的思念。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就在馬蒂日盼夜盼即將要放暑假的時候,卻突然傳來噩耗:姥姥因為一場車禍離開了人世。姥姥的離世給了馬蒂沉重的打擊,他不只一次抱怨爸爸媽媽為何要把他帶離姥姥的身邊,甚至覺得如果自己不離開姥姥,姥姥就不會發生意外。漸漸地,他的精神越來越恍惚,而且很排斥和抗拒與父母溝通。
媽媽很擔心馬蒂的精神狀況,還向爸爸提出是否應該帶馬蒂去看心理醫生。爸爸安慰媽媽:“沒關系的,馬蒂和姥姥感情深厚,姥姥去世對他打擊很大,他需要一段時間去接受。”有一天,馬蒂還拐彎抹角問起媽媽天堂在哪里,人為什么要去天堂。次日,媽媽就接到學校老師打來的電話,說馬蒂從學校操場上的圍欄上掉下來,導致腿部骨折。媽媽心中的不好預感終于得到應驗,她火速趕往學校帶著馬蒂去醫院,并且不顧爸爸的勸阻陪伴馬蒂一起去看心理醫生。經過心理醫生的一番詳細診斷,馬蒂被診斷為患上了重度抑郁癥,而且對姥姥的思念使他非常焦慮不安,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顯而易見,爸爸媽媽盡管知道姥姥去世給馬蒂帶來的打擊,卻沒有想到這個打擊對于馬蒂而言是這么沉重和無法承受。直到馬蒂做出這樣危險的事情,爸爸媽媽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也才意識到馬蒂的情緒健康的確出現了嚴重的問題。相信在爸爸媽媽對于馬蒂的情緒問題日益重視之后,馬蒂在爸爸媽媽的照顧和引導下,會漸漸地走出感情的困境,會帶著姥姥對他的愛更加努力認真地生活下去。
抑郁癥難道只是成人的專利嗎?其實不然,孩子也會患上兒童抑郁癥。近些年來,隨著抑郁癥患者自殺的事件越來越頻繁地發生,更多的人開始關注抑郁癥,但是他們誤以為只有成人才會患上抑郁癥,而忽略了孩子雖然還小,但是也會被抑郁情緒困擾。曾經有機構進行統計發現,在15~35歲的青少年和青年群體中,死亡原因中占比最高的是自殺。這不由得讓人扼腕嘆息,在大好的青春年華,為什么他們不珍惜生命,反而要這樣死去呢?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大多數選擇自殺的人都有程度不同的抑郁癥,所以他們才會失去對生存的希望和興趣,選擇了結束生命這條決絕且無法挽回的道路。
抑郁癥并不是成人的專利,兒童也會患上抑郁癥。之所以父母對于孩子的抑郁癥表現會忽視,是因為大多數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而且也因為情感發展不成熟,情緒表達不完善,再加上孩子很容易因為各種事情而轉移注意力,所以他們的抑郁癥表現時斷時續,并不像成人抑郁表現那么明顯。此外,也有很多父母頭腦中根本沒有“孩子也會患抑郁癥”這根弦,他們覺得孩子有吃有喝,生活無憂無慮,是沒有資格和權利患上抑郁癥的,為此從主觀角度上就否定了兒童抑郁癥。曾經,人們也認為成人抑郁癥是無中生有,是自尋煩惱,后來隨著抑郁癥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傷害,他們才意識到抑郁癥的嚴重危害。如今,作為父母,也急需轉變觀念,慎重認知和對待兒童抑郁癥,從而才能給予孩子更全面的關注和更周到的照顧。
上一篇:學會“抱團兒”,“我們”比“我”力量更大
下一篇:寬容他人,就是寬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