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度過沒有煩惱的一生
要想制服自己的心,滅除一切煩惱,只看一兩本書、修行很短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
就像一位重病纏身的慢性病患者,僅僅服了幾顆藥,便希望自己大病痊愈、健康如初,這無疑不太現實!
一件平常的小事,也是修行的機緣
在科技發達的當代,許多人都把探尋求索的目光對準了佛教。人們普遍認識到,在佛陀兩千五百多年前創立的古老思想里,實際蘊含著超越時空的永遠不會過時的大智慧。不過可惜的是,很多知識分子潛心研究佛法的精彩人生并沒有被記錄下來,否則的話,這些歷史一定會成為研究當下人類精英靈魂嬗變史的第一手資料。
本著這一初衷,我開始有意識地把接觸到的一些知識分子學佛的經歷記錄下來并介紹給世人,這種目擊人們的精神演變,并將之留存在人們的歷史記憶中的角色與任務,可能是我注定要承擔的。這兩年我感觸特別深的一點是,西方知識界人士研究佛法的人日漸增多起來。他們對佛教,特別是對藏傳佛教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有些人甚至不惜花費巨大的精力去啃漢語、藏語,以期能了解到藏傳佛教的真面目。我就碰到過一些來自美國、比利時、加拿大等西方國家的修行人,他們克服重重困難、不惜一切代價來到藏地求學佛法。每每看到他們那一張張充滿求道、求真神情的面孔,我的內心就充滿欣慰與感動。
艾澤生博士就是這眾多求佛法者中的一員,而且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我的印象中,他幾乎把全部的時間都投在佛法上,如此精進地聞思修,使他在很短時間內就取得了一定的修證,慈悲、智慧很快就融入了他的心。毫不夸張地說,許多人“修持”十年所達到的境界都不如他一年的取證成果。
艾澤生博士不僅是一個好的修行人,在世間學問方面同樣很優秀。他今年只有二十五歲,但已能流利地讀誦書寫中、英、法、德、荷蘭等五國語言,《放生功德文》《如何面對痛苦》及《法王如意寶傳記》已被他分別翻譯成荷蘭語及英語。為了更進一步深入了解藏傳佛教,這位勤勉的小伙子最近又發愿要學好藏語……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來自比利時的西方人,最終獲得的卻是中國中醫學的博士學位,而且他對中醫的精通一點也不遜色于中國的中醫大家。
下面的文字就是我記錄下來的、他用嫻熟的普通話講述的自己學佛的經歷。
我家的經濟條件很好,而且我是家里的獨子,所以從小沒有物質方面的乏少,無論我想要什么,都能得到滿足。而且與同齡人相比,我接受教育的時間比較早。我從三歲就開始學體操,六歲學習第二門語言(法語),七歲時就已經擁有了自己的電腦,并能熟練使用。利用課余時間,我還學習過水彩繪畫、樂器演奏、戲劇表演等。十五歲時,我又開始接觸氣功、太極拳等。盡管嘗試了各種花樣,但不知為什么,我的內心深處卻總有種空洞感:我做的這一切到底有什么意義呢?人為什么要活著?對生存目的探尋不得的這種失望與空虛導致我最終離家出走,到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希臘等國游蕩。此后我發現了一本介紹禪宗公案的書。因日本傳統文化早在70年代就傳入了西方,故當時已經有不少關于日本禪宗的書了。這種明心見性的法門立刻就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與此同時,我還到圖書館找到了一些印度出版的有關佛教藝術的書籍。當第一次看到莊嚴肅穆的佛像時,我的心中就有了一種異乎尋常的感覺。
而我接觸藏傳佛教的經歷更是比較特別。在十六歲的那一年,我和朋友學習了催眠術,并準備做一個實驗。我在專家的指導下順利地進入了催眠狀態,并看到了很多奇異的事情。最奇怪的事是,我看到很多穿紅色衣服并戴紅色班智達長耳帽的喇嘛坐在一個極為莊嚴的經堂里,我感覺自己當時也在場。此情此景至今仍歷歷在目,宛如昨日。不久,我又做了一個非常吉祥的夢。在一個山坡上,我看到一位非常莊嚴的老喇嘛坐在草地上修定。他看到我后就對我說:“你拿著這本書。”書的題目大致為:誰了知此書內容,就能成辦一切。老上師坐在草地上的景象在我腦海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次日,我就把他畫下來了。而在此之前,我從未見過藏傳佛教的出家人。也許當時我學佛的因緣已經成熟了吧,我在一家書店里看到了一尊十一面大悲觀音菩薩的佛像,就滿心歡喜地將之買了下來。那時,我就已準備好了要遠赴中國,并且心里懷有一個夢想:去藏地學佛。
但因學習任務繁重,我來中國幾年后才有了正式學佛的機會。利用1998年夏天的假期,我專程到成都,在昭覺寺皈依了清定上師。不久后,就在當年的秋天,法王如意寶來成都檢查身體時,我又有幸與他老人家結上了緣。從那時起,我學佛的興趣開始日日增長。最后,通過色達佛學院上師們的慈悲攝受,我才真正地踏上了學佛的正道,心發生了向善方面的轉化,不良心理開始得到調伏。通過修持佛法,不僅自己的性格有所改善,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取舍善惡、凈化自心的道理。這個道理才是真正的財富,不但能令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及價值取向,而且還能令我們今生后世都得到暫時與究竟的安樂。
前幾天,我和家人到超級家具城看家具。從商場出來準備回家時,我們突然看到了一起剛剛發生的特大交通事故。一輛大卡車撞上了一輛小汽車,并立即著火了!火勢非常猛烈,濃煙滾滾,烈焰沖天,當時已經沒有人敢接近事故現場。很短時間內,呼嘯而來的消防車、救護車及警車便趕到了事發現場。我看見身邊一位婦女正在抽泣,便問她為什么那么傷心,是不是她與本事故有什么關系。她回答說:那個被大火吞噬的小車里尚有一個未能爬出來的人,顯然他被活活燒死了。聽后我大吃一驚,原來就在我們站在那兒觀看的時候,有一個人正在烈焰中痛苦掙扎,并最終失掉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今晚已不可能再回到家人身邊了,而他的親人們在得到噩耗時又將如何接受這悲慘的事實呢?更令人惋惜的是,死去的這個青年剛剛經過了不可思議的痛苦,并且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迫進入了死后中陰,此時他該怎么辦呢?——他只能不由自主地接受黑白善惡業力的引導,并滑向轉生下世的路途。也許他會因善業成熟而投胎到善趣,但也可能因死亡時那一剎那間的憎恨而轉世到極為痛苦的惡道!這些想法在短短的幾秒鐘內涌向我的腦海,使我對人生的無常又有了新的認識。中國有句俗語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如果我們不學佛,也不思考、不修習人生甚深真理而空度一生,那么一旦無常來到眼前,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那時不會再有任何依靠,無論我們再怎么精通世間法,也都無濟于事!佛陀曾告誡我們應時時刻刻憶念無常的痛苦;人身難得,應珍惜自己這無比可貴的生命;人身如舟筏,如果好好利用,它將承載我們抵達解脫的彼岸,但如果將之用來造惡業,那就毀壞了自己的今生后世。高僧大德們因深明此理而發奮精進修行,他們發大乘菩提心以利益一切眾生,從事自利利他的事業,結果使自己的人生充滿了意義。我們若跟隨往昔大德們的足跡,此生定無悔。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地域間的距離在逐漸縮短,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也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多的西方人接觸到佛法,并對之生起了信心,尤其是佛教里的慈悲平等的精神更是令人信服。現代社會不但物質生產高度發達,同時對文明程度的要求也變得更高了。十幾年來,在國外成立了各種各樣的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動物生命的協會及組織,有很多人積極參與。保護動物、斷除殺生并保持常年食素的人不在少數。受此潮流影響,不少航空公司在國際航線上也開始提供素菜配餐。很多家庭在花園里為小鳥砌好鳥巢,給小鳥喂食,以此避免它們殺死大量小蟲子。無家可歸的小動物也得到了慈善機構的照顧。連荷蘭女王也因狩獵行為受到了動物保護組織的抨擊??梢姡篱g善良的道德準則與佛法實乃毫不相違。看來,隨著崇尚善良品格、追尋人生真理的人群增多,蓮花生大士的預言正在逐步實現。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佛法定會吸引全世界有緣者的目光,并將最終引導無量有情走向自己的本來凈土。
我與艾澤生博士交往已三年了。我的感覺告訴我,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修行人、大醫學家。在他身上,愛與慈悲總是能從他的日常行為當中源源不斷地流淌出來。
有智慧的人往往把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在常人眼中看似很普通的事當成修行的助緣,比如當艾澤生碰到那次車禍時,他及時地將之轉化成觀修無常的一個契機。無智之人恐怕遇到此種情況時,便只有毛骨悚然或尖聲狂叫了。其實佛教除了有觀修無常的教言外,還有許多不離世間經驗的修法,這些修法均是打開我們認識慣常世界的一個個窗口。
客觀公正地說,世間人對壽命無常也有比較深刻的體認。早在公元前后,羅馬帝國初期的政治家、戲劇家及斯多葛學派的哲學家塞涅卡就曾說過:“你出生的那一刻,死亡便已經開始。”而烏尼利烏斯,這位公元1世紀前后的拉丁語詩人也說道:“出生時,死亡即刻開始,‘結束’已題寫在‘開端’上。”既然如此,那就讓我們好好把握住這稍縱即逝的生命吧!
總之,艾澤生博士所理解的壽命無常都是非常關鍵的佛法核心。如果一個學佛的人掌握了這點,那他今生一定不會懈怠、不會退縮,他一定會沿著既定的軌道、目標,向著美好的解脫前程勇往直前。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追隨內心,才能洞見生命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