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淡定平和的心態處世
“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眼中的秋天,澄澈明亮,可以激起萬丈豪情。但是,在白居易筆下,秋天卻充滿了“楓葉荻花秋瑟瑟”的凄涼。以不一樣的心境領悟生活,生活所呈現的景色也與人生悲喜相連。
以開闊的胸懷待人,以淡定平和的心態處世,你才可能學會欣賞帶著刺的玫瑰,才可能懂得享受伴著苦難的人生。也唯有心態平和淡定,才能讓自己更加灑脫悠然地走人生的路。
有位歷史老師愛好廣泛,尤其是在收藏古董方面,簡直著了迷。
有一天,他生氣地對朋友說,保姆在給古董除塵時,失手把一件很值錢的古董——獅頭瓷瓶給摔壞了,這可是他最值錢的收藏品。更可氣的是,這個瓷瓶剛買來時,他就對保姆說,這是家中最值錢的一件古董,擦拭時要特別小心。之后,怕她重視不夠,又多次提醒她:千萬要小心,別摔壞了。可不愉快的事還是發生了。
從表面上看,保姆的“失手”是偶然的,其實是有其必然性的。正因為這位歷史老師對保姆過多的囑托,使得保姆已經處在一個失去平常心的緊張狀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當我們對某件事過于重視時,心里會緊張;而心里的緊張,往往就會導致精力分散、動作失調等不良反應。
其實有時候,我們也會像這個保姆一樣,過于重視一些東西,總是小心翼翼,害怕失去,這種緊張忐忑的心態怎么會讓生活悠然呢?此時,唯有讓自己淡定一些、平和一些,才能把自我從緊張的情緒中解脫出來,重新獲得寧靜悠然的生活。
當然還有的人,他們從一開始就很淡定,心態平和,不會讓自己陷入緊張中,不論遇到什么事情,都會放松。瓦倫達不就是這樣一個人嗎?
瓦倫達是美國走鋼索的雜技演員。鋼索一般懸在離地幾十米的高空,沒有任何安全保護措施,加上來自風雨等不利因素的干擾,在上面行走,其危險可想而知。但瓦倫達始終能獲得成功,他說:“我走鋼索時從不想目的地,只想著走鋼索這件事,專心專意地走好鋼索,不管得失。”
后來,心理學上把這種專注于做自己的事情、不為無關的雜念所動的淡定平和的心理現象稱為瓦倫達心態。這就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心態。
有人根據平和心態的表現程度不同,還總結出了淡定平和心態的不同境界。他們認為,“將軍額頭可跑馬,宰相肚里能撐船”所詮釋的開闊胸懷就是這種心態的最高境界。雖然這種觀點未必正確,但是這種心態卻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其實,我們的古人早就懂得這一點了。宋代的蘇洵在《心術》一文中就寫道:“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雖然是為將之道,但是這種淡定平和的心態也可以用來指導我們的現實生活。若我們也能像古人一樣,擁有淡定、平和的心境,那么,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困難會讓我們垂頭喪氣?還有什么挫折會讓我們沮喪不安?有什么能阻止我們悠然地生活呢?
《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4月22日第七版)刊登了書法家方柏和先生所作的“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的書法作品。這句子文彩豐富,對仗工穩,可謂經典之作。在方先生筆酣墨暢、書寫隨意、毫無造作氣地書寫下,字字透著心態平和的美感。
該報記者認為,成功的書法作品,尤其是經典的古代書法,其書寫形態和所書內容有相互激發之妙。若內容苦澀,便會刺激書家傾苦澀于筆端,其書亦呈苦澀之象;若內容鏗鏘激越,則能令書家勃然興起,其書亦如巨浪排空,觀其書,更覺氣勢。方先生在書寫“不雨”二字時,應當有這種體驗。因為“不雨”試圖闡明一種客觀規律,它不受人的意志左右,所以,人們面對它時,應當泰然處之,心態平和,不必強求什么。如果方先生對此沒有感覺,落筆結字時,心態怎能那樣平和呢?正由于他的心態平和、書寫隨意,才把“不雨”句的本來含義充分表達出來了。我們在欣賞他的作品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他內心的寧靜和淡定。想必那些在浮躁中掙扎的人,必然也會羨慕方先生那樣悠然寧靜的心境吧。
春天百花盛開,秋日明月高懸,夏季自有涼風,冬時亦有飛雪。若無功名利祿勝敗得失的等閑之事常記心頭,用淡定寧靜的平和之心去感受自然的美好,那么春夏秋冬便都是生命里的好季節。
所以,如果在生活中覺得度日如年,那么,你該反省一下自己的心態了。只有懷著悠然的心情,帶著平和的心態,你才會覺得生活順心如意,才能夠讓自己活得更快樂。
上一篇:以專注的投入化解焦慮
下一篇:你是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