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開地球之門的科學家
2009年的一天,夜深了,國際知名的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靜靜地躺在床上卻怎么也無法入睡,內心波瀾起伏。因為明天,就是他正式回到祖國、回到母校吉林大學的日子。
時間仿佛又回到十幾年前。1992年,黃大年遠涉重洋到英國利茲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之后的十幾年里,黃大年憑借著自己的努力,事業有成,生活富足。雖然長期漂泊在外,但黃大年一直關心著祖國的發展,始終牢記著自己曾許下的“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誓言,也經常回想起父親臨終前讓他牢記祖國的囑托。久在異鄉,他想回國效力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可是,回國就意味著要放棄在英國的一切,能舍得嗎?黃大年的回答很堅決。盡管同事的挽留讓他不舍,盡管妻子賣掉診所的眼淚讓他不忍,盡管得留下女兒獨自求學讓他不放心,但他還是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回國的飛機。2009年底,回到祖國懷抱的黃大年,正式出任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有些朋友不理解,年過半百,正該安享人生,為什么黃大年還要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返回祖國?黃大年答道:“這是必然,我們這些常年在國外的專家學者,對祖國的愛很深很深。”正是因為他深深眷戀著這片土地,他才選擇在祖國最需要之時,在自身功成名就之際,放棄一切,帶著滿腹經綸歸來,才更顯其赤誠愛國之心。
歸國后,黃大年便一頭扎進了工作堆里。2010年,黃大年先后擔任“高精度航空重力測量技術”和地球深部探測計劃第九分項“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制與實驗項目”的負責人。通過深部探測,了解地下的物質、結構和動力學過程,不僅是人類對自然奧秘的探索,更是人類汲取資源、保障自身安全的基本需要。在隨后的日子里,黃大年帶領著400多名科學家頑強攻關,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我國首臺深部大陸科學鉆探設備“地殼一號”投入使用、無纜地震勘探系統研發完成、地面電磁探測系統工程樣機研制取得顯著成果、無人機探測系統研發完成、航空重力梯度儀原理樣機研制成功……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一些成果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這些成果,為國家實施地球探測計劃奠定了技術經驗和人才儲備,全面提高了我國在地球深部探測重型裝備方面的自主研發能力。有專家說,黃大年用5年的時間,完成了西方發達國家用了20年才走過的艱辛道路。國外專業期刊評論稱:中國已正式進入“深地時代”!
在這些耀眼的成績背后,是黃大年對科學事業日復一日的長久堅持。堅持以嚴謹求實精耕細作的態度做學問、搞研究,堅持以竭盡全力殫精竭慮的態度愛國家、愛科學。
在科研中,黃大年一直秉持著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理念,容不得一點兒馬虎。有人說,黃大年是個“完美主義者”。“第九項目”經費高達數億元,很多機構和單位想參與進來。為了尋找最適合的科研單位,黃大年專門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親自跑遍了與項目有關的所有科研院所。他一不看介紹資料、二不提前通知,直接就鉆進人家的實驗室和車間,查驗對方的資質水平。“相中”之后,他就直接給對方負責人打電話說:“我有個上億元的項目,你們的技術符合我的要求,想請你單位參與進來一起合作。”好多人接到電話時都不敢相信,“誰會主動來給錢給項目,還以為遇到了騙子”,甚至還有人打電話到吉林大學核實真偽。有人說他太較真兒,設備采購,他要求各個參與組提前調查市場情況,貨比三家,并上交調查報告。參加項目評審,數據引用如果有問題,他立刻指出;指標參數不清晰,不予以簽字。對于匯報材料,他追求無懈可擊,就算凌晨1點發現匯報材料上的一個錯別字,他也必須帶著團隊重新修改校對,直忙到天亮也不歇氣。
加班和出差是黃大年最常見的兩個狀態。如果需要出差,為了不耽誤白天的工作,黃大年只訂最晚的航班。不出差的時候,黃大年習慣早早到達辦公室,喝上一杯黑咖啡后,就開始一天的忙碌。白天與人洽談、參加會議、輔導學生,有時候一個下午的時間,來找他請教咨詢的人能在辦公室門口排起長隊。到了吃飯的時間,如果手里的工作沒有做完,黃大年總是讓人幫忙帶兩個烤玉米。只有到了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黃大年才能擁有自己的時間,做課題,修改材料。不知多少個深夜,在長春地質宮507辦公室的一盞臺燈下,他一次又一次放下手中厚厚的材料,揉揉酸澀的雙眼,又繼續埋下頭修改。地質宮是晚上10點關閉,黃大年因為經常在辦公室工作到第二天凌晨兩三點,離開的時候總需要值班大爺幫忙開門。起初,大爺經常抱怨。可是后來時間久了,大爺也慢慢地被他的敬業精神所打動,說“以后無論多晚,喊一聲就行”。
這就是黃大年追求事業和夢想的常態,他想追求的是科技的高峰。多年的海外工作經歷,使得黃大年十分清楚中國與發達國家在地球物理探測這一領域內的差距,他無時無刻不在著急,也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追趕。他清楚地知道,若想追趕或超越最先進的成果,就必須得有所付出,不能有一絲懈怠。因為在科學的競跑中,只要稍微慢了一步,就會被遠遠落下。
作為一名科學家,黃大年以求真務實、忘我無私的態度,追趕超越著國外研究水平。而作為一名老師,他更是不計得失,甘為人梯。
在他人心目中,黃大年是一位博學多識、精益求精的科學大家,而在學生心目中,他更是一位“傳道授業、解疑釋惑的嚴師慈父,幽默風趣、推心置腹的忘年之交”。教師是黃大年心中最看重的身份,他深知,要使國家的科學事業興旺發達,必須要不斷地培養后繼者。黃大年對學生是出了名的好:自掏腰包為班上同學配備電腦,資助學生出國參加國際會議,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一對一的個性化培養模式……他時常掛在嘴邊的就是“我們的國家太需要人才,現在多用點兒心,他們中就有可能出大師、獲諾貝爾獎”。黃大年恨不得把一天時間擠成兩天過,但他對待學生卻十分慷慨,甚至連住院時,他也不放過為學生解答問題的機會。黃大年生病住院時,曾點名讓一位學生去醫院找他。學生本以為是去醫院陪伴老師,哪知他剛進病房坐下,黃大年就拿出了紙筆,為他講解前兩天未能及時解答的問題。此時,黃大年的身體已經很虛弱了,邊寫邊講的他手背上還埋著針管,胳膊也有些顫抖,還不停地喘氣。在陸陸續續地講了40分鐘后,學生發現他突然不說話了,一抬頭,才看到他已經睡著了。
7年間的2000多個日日夜夜里,黃大年擔任國家多個技術攻關項目的首席專家,把所有的愛和心血都獻給了祖國、獻給了事業、獻給了學生,卻唯獨沒有他自己。
常年超負荷地工作,使得黃大年的身體開始不堪重負。2016年6月27日,黃大年第一次暈倒在了辦公室,然而他只是吃了兩粒速效救心丸,短暫地休息了一會兒,就又振作精神開始繼續工作了。雖然身體已經發出了預警,黃大年卻仍如往常一樣拼命工作。2016年11月29日,黃大年沒顧得上吃晚飯,喝了一罐冰鎮飲料就匆匆踏上了從北京前往成都的飛機。可飛機剛起飛不久,他就突發胃痙攣疼痛抽搐,甚至一度昏迷了過去。這時,他對空姐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如果我不行了,請把我的電腦交給國家,里面的研究資料很重要。”飛機落地之后,被送到醫院的黃大年還未等到醫生完成檢查,就含著速效救心丸離開了醫院,趕去會議中心。
回到學校后,黃大年被強制做了身體健康檢查,檢查結果顯示:膽管癌。黃大年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所有工作,住進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然而,即使是住院,他依然經常與團隊師生研究項目、布置工作。他說:“能走多遠就走多遠吧,倒下了就地掩埋。”2017年1月4日,黃大年的病情突然惡化,陷入了深度昏迷,失去意識前他甚至沒來得及看一眼剛剛出生的外孫。4天后,黃大年最終沒能戰勝病魔,離開了這個世界,年僅58歲。
黃大年以五十八載的短暫人生,書寫了什么是愛國,回答了什么是奉獻,展示了什么是擔當,筑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生命歷程,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黃大年當選為“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評選組委會給予他的頒獎辭是:“作別康河的水草,歸來做祖國的棟梁。天妒英才,你就在這七年中爭分奪秒。透支自己,也要讓人生發光。長春地質宮五樓的燈,源自前輩們的薪傳,永不熄滅。”
上一篇:勞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基礎和發展動力
下一篇:和祖國聯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