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賈玉民 【本書體例】
吳門葉天士精醫理,求治者踵相接。一日,乘肩輿出,有鄉人迎道左,乞視疾。葉停輿診之日:“六脈均調,奚病耶?”鄉人曰:“公名醫,奇疴險癥,無不洞悉,小人所患者,貧病也,不識公能療之乎?”葉笑曰:“是疾也,亦頗易治,子于晚間來取方,一服即愈矣。”
至暮,鄉人敲其門,乞醫貧良藥。葉令拾城中橄欖核種之,俟苗茁來告,當獲厚利。鄉人如其教,未幾,苗芃芃然,走告葉。葉曰:“即日有求苗者,高其值,勿賤售也。”葉自是藥引皆用橄欖苗,病者爭往購。數日,苗漸稀,求者益眾,值益昂,鄉人獲錢無算,苗盡而藥引亦除矣。
既而鄉人具禮來謝,葉曰:“病愈乎?”鄉人曰:“賴公力,已全療矣!”葉笑而遣之。至今吳人傳為美談。
(《香飲樓賓談》)
蘇州吳縣葉天士精通醫理,求他看病的接連不斷。有一天,他坐轎子出門,有一個農民在道路左邊等候著,請求他看病,葉停下轎子給他診斷后說:“你六脈跳得均勻調和,有什么病呢?”農民說:“先生您是名醫,奇病險癥無不診斷得明明白白。我所得的病,是貧病,不知道您能治療不能?”葉笑著說:“這種病,也很好治。您到晚上來取藥方,一服藥就好了。”
到了晚上,農民來敲葉天士的門,請求治貧的良藥。葉天士讓他拾城里扔的橄欖核種下,等橄欖苗長得茁壯的時候再來告訴葉,到時一定可以獲得厚利。這農民按照他的指教辦了,不多天,橄欖苗已長得很茂盛,就告訴了葉天士。葉說:“近日如有買橄欖苗的,一定要抬高價錢,不要賤賣。”葉天士從這時起開的藥引都用橄欖苗,因此,患者爭相到農民那里去購買。過了幾天,橄欖苗漸漸少了,而買者更多,價錢更高,這農民所賣的錢不計其數。等橄欖苗賣完了,藥引也就不用了。
之后,這農民帶著禮物來致謝,葉說:“病好了嗎?”農民說:“靠您的力量,已經治好了!”葉天士笑著讓他走了。至今蘇州一帶的人們仍然把這事傳為美談。
關于名醫葉天士的故事很多,這一篇是其中頗為別致的一則。因為別的故事多講其虛心學醫或治病的神妙,這篇卻是他給農民一個小小的幽默,在幽默中昭示了一個如何生財致富的道理。在今天對于如何改變某些地區的窮困面貌,如何發現、開創新的經濟門路,也有啟示作用。
小說似一則寓言。一個貧困農民求名醫葉天士給他“醫貧”,本是一種玩笑,調侃,沒想到葉天士卻成竹在胸,以為這貧病“頗易治”,痛快地給這農民開了“處方”:讓他種橄欖。可見他在治療中很感橄欖苗的缺乏,皁已思之再三,如果在當地種植,肯定奇貨可居。雖然葉天士可能還沒有明確的市場意識,但這件事可算作是對傳統種植方式的一種突破。它告訴人們,根據市場需要生產,是致富的捷徑。
全文只有三百多字,然情節完整,首尾照應,語言簡練。事件雖然簡單,但在敘述中卻故生曲折,如鄉人本要醫貧,但先不明說,必待葉天士診脈后再道出原委,這是第一個波折;葉天士本已思之成熟,但當時并不立即向該鄉人傳授醫貧之術,而必待夜間鄉人登門,故意秘之,這是第二個波折;鄉人售橄欖苗獲利,而又出現了“苗漸稀,求者益眾,值益昂”的新局面,這是第三個波折。這樣使全文一波三折,搖曳多姿。
上一篇:匡衡
下一篇:華亭令戲懲武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