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土耳其黨人為了挽救民族危亡、振興國家經濟,進行了長期英勇斗爭,領導了1908-1909年的土耳其資產階級革命,廢除了舊君主,奪取了國家政權,但他們沒有把革命進行到底,留下了深刻的歷史教訓。在土耳其歷史上,第一次試圖組織一個團體,似乎是在1865年。這年6月,有個六人小組(納米馬·基馬爾是其中之一)舉行會議,成立了一個秘密團體。1867年,這個團體接受了西方人給他們的稱呼“青年土耳其黨人”,他們所從事的斗爭被稱之為青年土耳其運動。這個運動的中心內容是廢除封建專制,實行君主立憲。1876年,素丹哈米德二世借青年土耳其黨人立憲運動登上王位,但兩年之后他就發動政變,解散議會,廢除憲法,殺害首相——青年土耳其黨的領袖米德哈特。此后,哈米德二世對內實行殘暴專橫統治,人稱之為“血腥素丹”;對外屈膝投降,使列強瓜分土耳其遺產的斗爭日趨激烈。在階級矛盾和民族危機空前尖銳化的情況下,青年土耳其黨人于1889年5月在首都軍醫學院花園中開會,成立了一個有組織的反抗團體。1894年,在新聞記者阿麥德·李薩的領導下成立了“統一與進步委員會”(又稱青年土耳其黨),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和自由派地主利益,積極進行革命活動。1897年不幸事泄,十三人被處死,八十余人被流放。青年土耳其黨人并沒有被嚇倒,仍堅持斗爭不懈。他們從失敗中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革命非武力難以成功。于是他們就把黨的領導核心,于1806年由國外遷到馬其頓的薩羅尼亞,從事發動軍隊的工作。
在俄國革命和伊朗革命鼓舞下,青年土耳其黨人加緊進行革命活動。1907年召開各革命團體代表大會,決定發動軍隊舉行武裝起義,推翻哈米德素丹。1908年7月,駐馬其頓第三軍團舉行起義,第二軍團舉事響應,各地游擊隊和農民軍乘機而起,素丹親兵也紛紛倒戈。哈米德二世被迫宣布恢復1876年憲法,召開國會。青年土耳其黨人在國會中占據大多數,李薩當選為國會議長。這時,青年土耳其黨人認為政權到手,革命成功,他們不僅不去實現對人民許下的諾言,反而命令游擊隊交出武器。這就削弱了革命基礎,給反革命勢力造成可乘之機。1909年4月哈米德二世策劃軍事政變,把青年土耳其黨人趕出了首都??墒钦儾坏萌诵?,馬其頓駐軍和各游擊隊又向首都進軍,攻占了伊斯坦布爾。重新掌握政權的青年土耳其黨人,廢黜了哈米德二世,另立穆罕默德五世為素丹。革命以確立君主立憲政體而結束。青年土耳其黨人沒有觸動帝國主義利益,沒有解決農民土地問題,沒有取締民族壓迫。因此,這次革命是一次極不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
上一篇:青年團的任務
下一篇:青年近衛軍(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