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阿·尼(1882—1945)是蘇聯俄羅斯作家。他雖然出身于貴族家庭。但他實際是在繼父的小地主家庭中成長起來的。母親是兒童文學作家。一九〇一年進彼得堡工程學院,在一九〇七年舉行畢業論文答辯前突然離開學校投身文學創作。在二月革命的日子里,作家把它看作是“偉大的新世紀的到來”。一九〇七年出版了《抒情詩》,又發表了短篇小說《古塔》(1908)、詩集《藍色河流后面》(1911)、中篇小說《伏爾加河左岸》(1901-1911)、長篇小說《怪人》(1911)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主要作品有《途中寄語》(1915)、《山上》(1915)、《水下》(1915)、《美婦人》(1916)、劇本《燕子》(1916)、《黑暗勢力》(1916)、《魔鬼》(1916)等。對于偉大的十月革命,作家卻很不理解,他懷疑、動搖,甚至仇視革命,把十月革命看成是一種荒謬的、破壞的力量。他從一九一八年僑居國外。在這時期最優秀的短篇是《憐恤》,它反映了舊世界不可逆轉的失敗的命運。他在一九一七——一九一八年間開始創作有關彼得大帝的短篇《魔力》和《彼得大帝的一天》,在這些作品里具有否定加快歷史進程的改革的思想。在僑居國外期間,作家內心十分矛盾、痛苦,作家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最沉重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他仍眷念祖國,熱愛著自己的人民。在這一階段的主要作品為《苦難的歷程》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兩姐妹》(1919-1921)。與此同時還創作有自傳體小說《尼基塔的童年》(1919-1920)。這部中篇小說體現了作家熱愛自己的祖國、愛人民、相信人民的力量的思想。在創作完《兩姐妹》后,作家思想發生重大變化,他脫離開僑居國外的白僑的文學團體。在一九二二年他在柏林同高爾基相見,并建立真摯的友誼。在同年四月他發表了致白俄代表人物尼·瓦·恰可夫斯基的公開信,與他們決裂,并于一九二三年春回國。一九二二年出版的社會科幻小說《阿艾麗塔》,以幻想形式反映了作家當時的社會觀。作家在這部作品里還第一次塑造了普通的蘇聯人——紅軍戰士的形象?;貒院螅紫葎撟髁艘幌盗蟹从硟S居國外生活的作品,對于思想反動的白俄進行了尖銳的批判。一九二五年創作的《五人同盟》深刻地揭示了資產階級專政的反動。揭露金融寡頭給世界人民以威脅的作品《加林工程師的雙曲線體》(1927)是又一部科幻小說。這部作品對蘇聯科幻文學產生了很大影響。在一九二四——一九二八年間,作家創作了一系列反映蘇維埃現實生活的作品。在二十年代,作家創作多為短篇。在一九二八年他完成了《一九一八年》,這是《苦難的歷程》的第二部。一九三九——一九四一作家又完成了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陰暗的早晨》,作家在更廣闊的背景下描繪了國內戰爭。另一部重要的長篇歷史小說《彼得大帝》曾經過多年構思和準備。作家以歷中唯物主義觀點描寫了這個歷史人物的偉大作用以及他的階級和歷史的局限,反映了十八世紀初的波瀾壯闊的歷史圖景。在衛國戰爭時期,作家寫了大量的評論,重要的文章共有六十多篇。《伊萬·蘇達列夫的故事》是這一時期膾炙人口的作品,作家刻劃了蘇聯軍民的崇高形象,“俄羅斯性格”。作家于一九四五年二月二十三日逝世。
上一篇:阿Q正傳
下一篇:阿克巴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