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炳麟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哲學家。他的著作有《章氏叢書》、《章氏叢書續編》。其哲學方面的有《訄書》、《菌說》、《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無神論》、《建立宗教論》、《國家論》和《四惑論》。
章炳麟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由“氣”構成的。說“惟天未嘗有,故無之為字,從天詘之以指事。天箤于氣,氣生于地,地生于日。”(《訄書·天論》)“恒星皆日,日皆有地,地皆有蒙氣。”(同上)也就是說,“天”是沒有的,它不能產生萬物。所謂“天”不過是聚積起來的“氣”,“氣”來源于地球,地球產生于太陽,太陽是恒星,恒星是自己產生的。還指出“物生于日,而其為禍福則日無與,若夫天與上帝則未嘗有矣。”(同上)否認“天”和“上帝”的存在,認為人的禍福和“天”、“上帝”沒有關系。這是一種唯物主義的自然觀。但又說:“宇宙本非實有,要待意想安立為有,若眾生意想盡歸滅絕,誰知有宇宙者?”(《建立宗教論》)這又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在認識論上,認為認識的源泉在客觀世界,認識必須經過人的感覺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觸。他說:“夫物各緣天官所合以為言,則又譬稱之以期至于不合,然后為大共名也。”(《訄書·公言》)所謂“天官”,即指人的感覺器官。“所合”,就是說感覺器官與外界事物接觸而產生感覺,這是認識的感性階段。同時又強調認識不能局限于感性經驗,還必須運用理性思維進行判斷、推理(譬稱),上升到理性認識,于是得出普遍概念(大共名)。由于他不了解認識對實踐的依賴關系,片面強調理性認識,甚至把宗教哲學也看成是理性認識,從而陷入唯理論。他還依據佛教的“心”“境”說,將客觀歸于主觀,認為人的認識是主觀自生的。指出“境緣心生,心仗境起,若無境在,心亦不生。”(《建立宗教論》)這就顛倒了精神和物質的關系,最終走上了唯心主義道路。在政治思想上,主張革命,反對改良。認為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是“時勢迫之”,并針對康有為的觀點,強調“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舊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黃之猛劑,而實補瀉兼備之良藥”(《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從理論上闡述了革命的必要性。對于資產階級革命起了積極的作用。
上一篇:章炳麟
下一篇:竹書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