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是資本主義曙光升起最早的地方,但由于長期的封建割據和異民族的奴役,使資本主義發展在十五世紀中斷,出現了特殊形式的再封建化。從十八世紀最后幾十年起,特別是在拿破侖戰爭的掃蕩下,資本主義經濟又獲得新的發展趨勢。然而維也納會議的主持者們,仍把意大利分裂成八個封建專制小國,分別置于法國、奧地利和西班牙的壓迫之下。這又使剛獲新生的資本主義經濟遭受嚴重摧殘。因此,推翻封建統治,消除外國奴役,完成民族統一,就成為意大利急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從十九世紀初起,燒炭黨人、青年意大利黨人為此浴血奮戰了近半個世紀。1848年歐洲革命風暴正是從意大利西西里島上點燃的,千百萬勞動群眾走上民族統一的斗爭舞臺。但由于青年意大利黨人沒能提出團結群眾的綱領,轟轟烈烈的遍布全國的起義又被內外敵人各個擊破了。
十九世紀五十——六十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在意大利北部有了迅速的發展,特別是在唯一保存獨立和自由主義憲法的撤丁王國,是意大利境內資本主義最發達地區。因此,意大利又出現了新的民族統一運動高潮。這次高潮一開始就存在著兩個政治派別和兩條統一路線:以加富爾(1810-1861)為代表的自由派,是大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貴族的代言人。他們主張把意大利統一在撒丁王國之下,建立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以馬志尼(1805-1872)和加里波的(1807-1882)為代表的民主派,以小資產階級為基礎,并得到農民和工人支持。主張通過革命戰爭,推翻封建王朝,驅除外國勢力,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意大利的統一過程就是這兩條路線交織進行的過程。
1652年,加富爾出任撒丁王國首相后,積極進行改革,發展經濟,擴軍備戰。1858年同拿破侖三世締結反奧軍事同盟,企圖借法國力量,收復被奧地利占領的五個邦的領土。1859年4月,對奧戰爭一開始,北意和中意人民紛紛起義支援戰爭,并推翻了各邦封建政權。加里波的也率領一支志愿軍轉戰在北意各地,屢敗奧軍。6月底,奧軍退守威尼斯。意大利人民斗爭的勝利,嚇壞了并不真心支持意大利統一的拿破侖三世,便單獨與奧議和,退出了戰爭。法國的背叛行為激起了意大利人民的憤怒。加富爾被迫辭去首相職務,到中意各邦議會活動。托斯坎納、帕馬、莫德納、羅曼納四邦宣布加入撒丁王國。這是意大利統一運動第一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1860年4月,西西里島爆發農民起義。加里波的率“千人紅衫軍”前往支援,在農民義軍支持下,很快解放了西西里全島,并進軍那不勒斯。9月推翻了西班牙在南意的統治。這時,加里波的完全有可能揮師北上,統一整個意大利。加里波的是杰出的軍事家,但在政治上并不是一個能干的革命家,他又一次被加富爾欺騙,同意通過投票決定南意的歸屬。1860年10月投票揭曉,兩西西里又加入撒丁王國。1861年3月,第一屆意大利議會在都靈召開,成立意大利王國,定都弗羅倫薩。1866年普奧戰爭時,意大利助普勝奧,戰后收回威尼斯。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國從教皇領地調回軍隊,意軍乘虛而入。教皇被剝奪世俗政權,退居梵蒂岡。至此,意大利統一全部完成。1871年1月遷都羅馬。統一的意大利民族國家的形成,是歷史上的進步現象,大大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
上一篇:惠特曼與《草葉集》
下一篇:感傷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