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在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是當時國際上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由于國際交往的需要,唐代的對外交通十分發達。陸路交通以長安為中心,向東經河北、遼東可達朝鮮半島。向北經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可達葉尼塞河、鄂畢河上游。向西經河西走廊出玉門關,有三條路通西域,北路自伊吾經突厥汗庭,可達拂菻(東羅馬帝國);中路起高昌、龜茲、疏勒,逾蔥嶺,經康、曹、安等昭武九姓國,可達波斯;南路起鄯善、于闐,經吐火羅,可達北天竺,這三條路即古代著名的“絲綢之路”。向西南經西川、吐蕃,或經南詔,可達尼泊爾、緬甸、印度諸國。海路交通向東有三條航線可達日本,一是由登州出海,渡渤海經遼東半島、朝鮮半島到日本;二是由楚州(今江蘇淮安)出淮河入海,沿山東半島北上,東渡黃海經朝鮮半島到日本;三是由揚州或明州(今寧波)出海,橫渡東海直駛日本。由廣州出海,經越南海岸,越過馬六甲海峽,可達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印度等南亞國家;經東南亞越印度洋、阿拉伯海至波斯灣沿岸,可達西亞諸國。唐代還初步開辟了從廣州至埃及和非洲東岸的海上航路。記述唐代對外陸路交通的著作有范文瀾著《中國通史簡編》修訂本第三編第二冊(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記述海路交通的著作有岑仲勉著《隋唐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
上一篇:哲學通信
下一篇:唐代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