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馬舍原名彼埃爾-奧古斯旦·加隆(1732—1799),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戲劇家。出生于鐘表匠家庭。經歷復雜,當過王室的鐘表師、路易十五的秘書、公主的豎琴教師,又是經商致富的企業家。接受啟蒙思想影響,自稱為伏爾泰、狄德羅的學生,從事創作。第一個劇本《歐也妮》(1767)揭露了貴族階級的荒淫無恥;同時發表了《試論嚴肅的戲劇類型》接受和發展了狄德羅的戲劇理論,要求戲劇反映現實生活和重大社會問題,第一次提出了正劇的概念。一七七三年與法官打官司,寫了四部《備忘錄》(1773-1774),控訴法官貪污受賄,在人物素描和諷刺幽默方面很出色。一七七五年《塞維勒的理發師》首演失敗,修改幾天便大獲成功。不久《費加羅的婚姻》上演,轟動巴黎。這時戲劇家社會活動也相當活躍。曾多次把大批武器裝備秘密地運往美國,支持獨立戰爭;發起并組織了法國劇作家協會;不顧政府法令以巨資出版第一部《伏爾泰全集》……。大革命之后立場有變化,《有罪的母親》完全失去了革命的傾向,戲劇家的藝術生命終結了?!顿M加羅三部曲》包括《塞維勒的理發師》(1775)、《費加羅的婚姻》(1781)、《有罪的母親》(1792),前兩部成就高?!度S勒的理發師》又名《防不勝防》。老醫生霸爾多羅強迫養女羅絲娜嫁給自己,嚴密看守;羅絲娜卻受上了年輕的阿勒瑪維華伯爵。伯爵依靠過去的仆人,現今的理發師費加羅的幫助達到了目的。劇中抨擊了霸爾多羅的封建思想、愚昧保守,表現了羅絲娜反對奴役、爭取自由的決心,特別熱情地贊美了費加羅。費加羅是全劇的靈魂,善良、熱情、樂觀、機智,他對各種問題都有自己的見解,反映了第三等級反封建的情緒。《費加羅的婚姻》又名《狂歡的一天》。情節錯綜復雜,主要沖突發生在費加羅和伯爵之間。這時費加羅已經成了伯爵的門房,他要同伯爵的女仆蘇姍哪結婚。伯爵要求已經放棄了的初夜權,費加羅同蘇姍娜一起戰勝了伯爵。費加羅的形象更加富于戰斗性,他對封建政治、司法機關加以無情地揭露。他說自己懂得政治;他對政治的解釋就是“不懂裝懂、故弄玄虛、布置奸諜、收買奸細、偷拆漆印、截留書信……總之,它和陰謀是孿生兄弟”。劇本結尾說:“人民受壓迫,他們會詛咒,會怒吼,會行動起來”。費加羅的形象反映了第三等級的基本特征:那就是勇敢地同封建勢力進行斗爭。這出戲反映了大革命前夕人民群眾的歡樂情緒,小人物戰勝了貴族,預示了第三等級將要推翻封建統治?!队凶锏哪赣H》中伯爵成了一個道德高尚的人,費加羅成了忠仆,而羅絲娜卻成了一個“有罪的母親”。在這里費加羅不再是反封建的英雄人物,表明戲劇家已經放棄了前兩部優秀喜劇的民主傾向。
上一篇:博古
下一篇:占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