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民社黨。現代反動政黨之一。主要由代表地主、買辦階級利益的官僚政客組成。前身為中國國家社會黨和民主憲政黨。1931年10月,張君勱、張東蓀、羅隆基等在北平發起組織再生社,發行《再生》周刊。在此基礎上,1934年10月(另有1932年、1933年之說)正式成立國家社會黨。該黨標榜“國家社會主義”,反對階級斗爭和暴力革命。七七事變后贊成抗日,主張實行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一部分成員投敵叛國。1938年12月10日張君勱《致毛澤東先生一封公開信》,要共產黨把軍隊的訓練、任命、指揮全托給蔣介石,取消特區,暫時放棄馬克思主義。此信為蔣所用,影響很壞。1941年參加民主政團同盟,為其右翼。民主憲政黨歷史久遠。早在戊戌變法失敗后康有為、梁啟超在海外組織保皇會,光緒三十二年更名憲政會,后又改稱民主憲政黨。黨員散布于南北美洲、南洋、澳洲,人數高達百萬,但在國內影響不大。康、梁去世后,該黨仍存在。張君勱與梁啟超關系至深。七七事變前,該黨主席伍憲子與張君勱相見于北京,首倡兩黨合并之議。1944年張君勱出席舊金山聯合國會議,與民憲黨領導人會晤,舊議重提。1946年8月,在上海舉行兩黨代表大會,決定合并,定名為中國民主社會黨,政治主張美其名為“民主社會主義”,所謂“民主主義的政治”、“社會主義的經濟”。選舉出領導機構組織委員會,張君勱為主席,伍憲子為副主席。民社黨在張君勱主持下參加國民黨單方面召開的“制憲國大”、改組的政府、“行憲國大”,充當了國民黨獨裁專政的點綴品和內戰幫兇,被民盟開除。其黨內意見分歧,組織四分五裂。1949年,國民黨南京政府被推翻,民社黨逃往臺灣。
上一篇:中國民主建國會
下一篇:中國現代史